澳大利亚训练基地给浙江游泳队员带来了训练的理念改变,图为孙杨等在澳洲集训。吴飞 摄
高原训练时,省体育局科医保障组部分人员在云南海埂基地为运动员做血乳酸测试。应春意 摄
在伦敦中国之家,奥运冠军叶诗文与浙江媒体见面。沈宣 摄
那些在训练中表现出游泳天赋的孩子,便会被选中进行深造。沈宣 摄
据新华社杭州10月24日电 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游泳池中,来自浙江的“金童玉女”孙杨和叶诗文掀起了完美风暴,双双加冕奥运“双金王”,将浙江游泳推到了新的高度。
如果把浙江游泳比作一座蓄积无限能量的火山,那么伦敦奥运会就是一次大喷发。其实近十年来这座火山一直处于“活跃期”,浙江游泳选手在国内和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涌现出了孙杨、叶诗文、罗雪娟、陈桦、吴鹏等一大批高水平运动员,在中国泳坛,“浙军”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翻开浙江游泳的历史,是数十年的厚积薄发和砥砺前行才造就了今天的满园春色、星光璀璨。
一个最平凡的早晨。上午8时,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游泳训练馆。昔日的世界冠军陈桦作为浙江游泳队教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的队员做完热身训练后渐次跃入水中,陈桦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泳池,她的脚步紧跟游速在泳池边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在浙江游泳队有13位这样的教练,麾下是88位泳将。
这里是浙江游泳的“塔尖”。庞大的塔基,则在全省的90个县(市、区)。浙江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曹宏坦言:“没有丰富的食材,再好的厨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浙江游泳就像一条满负荷的传送带,从各县、市源源不断地向省队输送优秀的苗子。
杭州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杭州陈经纶体校被誉为“冠军的摇篮”,迄今浙江诞生的三位游泳奥运冠军罗雪娟、孙杨、叶诗文,都从这里走出。游泳馆眼下是体校最忙碌的场馆。光是在陈经纶体校,学练游泳的孩子超过了500人。高峰时段,数百个孩子同时下水训练,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的都有。场外等候的家长,爬上梯子趴在窗台张望,凝固成一道生动、鲜活的风景。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浙江省,大大小小的游泳场馆多达800多座。这些年,又因地制宜“造”出不少游泳场池:在水库下游用橡皮坝拦截,兴建露天游泳场,缓解农村青少年的游泳难题;在集镇街道大力推广装拆式游泳池,圆了成百上千孩子的游泳梦。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均把游泳列为中考体育加分的候选项目。各种游泳赛事、活动,每年能举办至少几千场次;全省各地开展游泳业余训练的单位50家左右,常年在训运动员2900多人。
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扬平原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作为江南水乡的浙江,每一位教练,每一支队伍,每一所体校,都是游泳爱好者们的“岗哨”,游泳的好苗子时刻等待着被发现、被挖掘、被培养、被输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