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今年1月,曹其镛夫妇决定,将珍藏30多年的中国古代漆器精品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
昨天,160件(组)原本深藏曹其镛香港豪宅的漆器,在浙博武林管区3楼展厅里亮相。这,大概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意思。
故宫博物院专家专程鉴定、美国进口的运输材料、价格不菲的德国制造恒湿剂……种种利器,都是为了这批总值数亿元的漆器,能顺利出现在杭州。它们大多曾为皇家御用,其中21件够得上“国宝级”,元代雕漆巨匠张成的作品,更是宝中宝。
此后,要看宫廷漆器,除了故宫博物院,就是浙江省博物馆了。
最珍贵的漆器
普通菜盘大小,最细的刀痕如苍蝇腿
早在开幕之前,浙博有了元“张成造”的漆器消息,已经在微博上广而告之了。昨天,不少人一到展厅,就去找那件“剔红婴戏图盘”。
这个盘子,一冲眼看,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装菜盘子大小,刻的是孩子们在庭院里嬉戏的场面,这是宋元时期很流行的一种装饰图案。凑近了看,最细的刀痕如苍蝇腿,密密麻麻的一格一划,井然规整。
浙博工艺部主任范佩玲告诉记者:“浙江西塘是元代的雕漆中心,其中两个工匠最著名,一个叫张成,另一个叫杨茂。这两个人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雕漆的最高水平。后来,张成的儿子张德刚,被明代永乐大帝请进宫,专门给皇家做漆器。”
除了浙博这件,全国已知的“张成造”不超过3件,分别在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以及安徽省博物馆。
此前,就连曹其镛自己也不知道,这件漆器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成造”。直到上周,故宫博物院专家来鉴定时,无意间在一抹侧光下发现了隐蔽的“张成造”款识,把曹其镛惊喜得一晚上没睡好。
最普通的漆器
耗时两年刷漆百层,一刀刻错全功尽弃
用现在的金钱,很难精确衡量这么大批漆器的价值,因为漆器工艺精细,保存也很艰难。
简单来说,漆器,就是一位“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娇贵千金小姐。
一件“五子戏弥陀”漆器,弥陀的脑袋饱满、光滑、铮亮,厚度接近1厘米。“古代刷漆,一天最多刷一层,要等干透再刷第二层,遇到天气不配合,得两三天才能自然风干,一件漆器胚胎,需要这样刷500层以上,才可以雕刻。”范佩玲说。
所以,古时候制作一个漆器胚胎,大约需要两年,然后再雕刻、打磨,一件普通漆器出炉需历时5年之久。雕刻、打磨的时间也要掌握好,要在漆层软硬度刚好的时候,急不得也慢不来。数百层的刷漆,一刀刻错,全功尽弃。
用这样精细的工艺与漫长的等待制成一件器物,也许只是摆摆瓜子花生,或是放放美女们的香粉,所以除了皇家宫廷,没有人能消受得起。
这次的160件(组)漆器,涵盖了宋元明清至上世纪初,最集中的是以乾隆为代表的清中期漆器82件,绝大多数都是宫廷漆器。因此,浙博是目前国内除故宫外,宫廷漆器最集中的博物馆了。
直到今天,做漆器依然是一件苦活。今天的漆器大师,多集中在北京和扬州,范佩玲曾去扬州考察,尽管已经有了烤箱等专业设备,一天可以刷两层漆,但完成一件漆器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漆器特别怕干,湿度60%,温度20摄氏度对它而言最舒适。所以,这一次漆器展被放在浙博的书画展厅,因为这里的边柜都是恒温恒湿的。
为让这批漆器历久弥新,浙博已建成漆器专库,“漆器艺术馆”和“浙博中国古代漆器研究中心”计划于明后年运行开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