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湾区永中街道镇南村8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庆贺长寿。陈晓彬 黄秀平 摄
浙江日报杭州10月28日讯 孤寂不应成为晚年的主色调,忙碌更不应成为冷落老人的借口。
本报推出的大型新闻公益活动——“敬老,从我做起”,尤其是日前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本报联合发起的“敬老爱老,从我做起”倡议,在全省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各地有关部门和养老院等敬老组织纷纷承诺要“关爱老人精神健康”,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
携手出游乐翻天
穿上心爱的蓝色夹克衫,背上米色帆布包,头戴一顶宝蓝色旅游帽,刘宝香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笑着对同屋的乔秀珍说,“你看我这样还像82岁的老太婆吗?”79岁的乔秀珍早已笑得前仰后翻,“不像,像小学生。”
一大早,住在杭州市爱心老年之家的刘宝香就早早起床,院里组织老人去良渚文化村玩,刘宝香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给自己打扮了一番,开水杯、水果等装了满满一书包,“整天待在屋子里太闷了,出去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30多位老人,加上10名护工和志愿者,大巴车坐得满满当当,欢声笑语在车内飘荡。“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不知道谁哼了一句《南泥湾》,全车老人也跟着哼唱起来。
在良渚文化村,老人们看着眼前的美景,一个个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拍照、聊天、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下午4时许,院长李青跟大家说,时间差不多了,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并一再告诉院长“以后还要来”。李青笑着说“一定一定”。
“浙江日报的报道很及时,大家进一步意识到,老人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李青和老人打了8年交道,深知心情愉悦、精神充实对于老人健康的重要性,“那些整天乐呵呵的老人,很少生病,更不会失智。”
接下来,李青已经构想了如何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种种活动:给每位老人过生日、每周给他们看一次电影……“学会如何敬老,这是养老院院长的必修课。”李青说。
闺女上门满屋春
走过弯曲的乡间小路,再翻过一座拱桥,吴雪芳来到了孤寡老人余明方的家。“阿囡,你来了,快进来。”83岁的余明方是五保户,他早年不幸摔断脊梁骨,落得半身瘫痪,只能扶着凳子慢慢移动。
“大伯,我今天给你做红烧鱼,好不好?”吴雪芳给余明方倒上一杯热茶后就忙开了,杀鱼、洗鱼、下锅……她一边忙活着,一边问余大伯“吃不吃得下”,“睡得怎么样”……余明方一一回答,面带笑容。
针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余姚市三七市镇成立了一支由女性组成的巾帼爱心助老服务社,专门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安全看护,特别是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目前,报名参加服务社的已有180名社员,吴雪芳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长期一个人在家,没有一个说话的人,很孤单。”吴雪芳回想起刚看到余明方时,他一幅灰头土脸,不愿意说话,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起来的样子,心里就难受,“几次接触下来,他心情好多了,他说以前好几次都不想活了。”
余姚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胡霞说:“我们长期做老人工作,对你们的报道感触很深,老人的要求不高,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他们都会开心半天。”胡霞说,服务社已固定结对帮扶120位老人。
翩翩起舞热情高
“在一曲欢快的音乐声中,一群身穿绿衣的舞者在翩翩起舞,时而变换成竹子的模样,时而……”在杭州一演播大厅,一部《竹林唱晚》的舞蹈剧正在上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表演者由安吉老年人艺术协会的16位老人组成,她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大家能来杭州表演,都很开心,以后有机会还要来。”老年人艺术协会的负责人依玲玲说,看着她一身绿衣,化着淡淡的妆,显得很年轻,记者惊讶地问:“依阿姨,您今年真的60岁了吗?”
“1952年出生,那还能有假,要不要把身份证给你看看。”依玲玲打趣道,“安吉是竹乡,我们的表演就要有竹乡的韵味。”为了这次演出,他们排练了很久,每天中午12时到下午2时,大家从不落下。
安吉组织成立了老年人艺术协会,这些天,报名参加协会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对于参加文艺表演积极性很高。“金山银山,都不如自己开心重要,浙江日报的报道我们都看了,说出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声。”依玲玲说。
“退休后,突然闲下来,觉得心里像少了什么一样难受。”77岁的李凤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以前经常觉得这里痛,那里不舒服,现在心情舒畅,小毛病也少了。”她说,只要协会有活动,她都会一个不拉地参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