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 27日下午5点左右,一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汽车缓缓驶出上虞市文化小区,朝杭州而去。车上静静地躺着70岁上虞市退休教师施坚群的遗体。“施坚群老师是上虞红十字会独立开展工作以来,遗体捐献第一人。”昨天下午,上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冬娥告诉记者。
“目前老年人登记捐遗体的多起来了,上虞市在册登记的老人已有8位。但真正能实现的并不多,因为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大多过不了孩子们这一关。”杨冬娥对记者说,施坚群除了自己思想境界较高外,还得益于她家人的支持。
据了解,施坚群196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一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她2009年10月9日主动到上虞市红十字会办理遗体捐赠登记手续。施坚群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希望离世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些贡献!”
施坚群缘何想到把遗体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昨天,施坚群的儿子代表家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母亲一向低调,捐献遗体这事不用报道了吧。”在记者做了一番工作后,施坚群的儿子才道出原委:施坚群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她觉得能够活到现在,都是国家医保政策好。所以她有个愿望,死后将遗体捐给医学院,为医学事业尽绵薄之力。
当施坚群提出“捐献遗体”的想法时,曾受到丈夫和儿子的反对。“一开始我们都不同意她捐献遗体。后来在她的教育和坚持下,我们最后尊重她的意愿。”施坚群的儿子说。
在上虞市文化社区主任王荷英的眼里,施坚群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长者。“她曾是楼道组长,社区有啥事,她都积极参加。”王荷英回忆。
“20日我们红十字会志愿者还上门看望过她呢。”昨天,杨冬娥回忆,当时他们带去了一只按摩器,但被老人谢绝了,她说她不需要,还是送给有需要的老人吧。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回忆,当时施老师还能行走,只是脚有点肿,志愿者还为她捏脚,希望她慢慢好起来。
27日早上7点多,施坚群老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我是上午10点左右接到了她家人的电话,就着手与浙江大学医学院联系,并帮助家人开具死亡证明,下午还带着志愿者为老人举办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杨冬娥告诉记者,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必将感动和鼓舞更多的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