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穿着晚礼服弹钢琴
比赛中的各种板凳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上周六,“海伦”杯第八届浙江省少儿钢琴比赛总决赛落幕,1000多名来自全省的4~12岁的参赛者,在省文化馆小剧场PK。
比赛开始没多久,微博上就爆出了赛场上各种五花八门的状况,令人忍俊不禁。
搬着板凳来比赛的幼儿,穿着豪华晚礼服出场的少儿,以及别出心裁做即兴演奏的个性小孩,都让我们感到“00后”的强大。
在这个李云迪已经超过偶像年龄、钢琴10级已经加不到分的时代,琴童们拼的不只是莫扎特奏鸣曲了,仪表、台风、个性、艺术表现力,全都在比拼范围内。
“头上闪闪发亮的都来自温州”
“学琴之路是一部斑斑血泪史。”音乐专业出身的人常常会这样开玩笑。用豆瓣体说,就是“每个学琴的孩子,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此话不无道理。看看幼儿组那些4~6岁的参赛选手,坐在琴凳上,腿还够不着地,每个小伢儿都要搬一个小板凳上台。这场面立马让同样从小学钢琴的记者“内牛满面”,回忆起小时候学琴的各种苦。
不过看着看着,记者就发现这些“00后”跟“80后”的显著区别。
虽然有不少孩子上台有些拘谨,还紧张得忘谱弹错,但也有大量的舞台老手,小小年纪就学会了一整套表演礼仪。
早上8点比赛,提前半小时,就有很多孩子在后台化妆了。
穿西装的,穿晚礼服的,头戴闪闪发亮的头饰的,化着靓丽彩妆的……有的孩子表演前会面朝“观众”优雅地鞠躬,还有的小孩会拿一块白纱布上台,弹琴前先擦一遍琴键,沉思几秒,弹琴时的姿态也随音乐起伏,俨然一副演奏家的范儿。
微博上有网友打趣:“高帅富、白富美要从娃娃抓起。”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评委笑道:“我发现了,头上闪闪发亮的,都来自温州。”
“其实弹琴礼仪很重要,以前我们经常发现有人竟然穿着拖鞋就来比赛了。”浙江省文化馆社会文化艺术考级办公室主任陆明霞说,“着装太随便说明没有很好地理解音乐。现在很多浙江的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台风了。”
浙江省文化馆馆长刁玉泉也表示,将来的比赛和培训都要考虑礼仪和表现力,“从明年开始,我们会在西湖文化广场开设舞台礼仪和表演培训班。也许今后的钢琴比赛,还会专门设立礼仪奖项。”
七龄童考试现场即兴创作
假如说80后、90后的家长都以郎朗和李云迪为楷模,企图让孩子用钢琴“考取功名”的话,00后的家长们普遍淡定了,眼光和意识到了另一层境界。
“学琴普遍靠家长逼”,这个观念该过时了。
7~9岁年龄组的冠军陈梵,学琴4年多了。陈梵的妈妈陈晓棠告诉记者,陈梵在幼儿园摸到钢琴以后,就主动求着父母买琴,“我们怕他是一时心血来潮,一开始没答应,磨了半年才同意。后来发现他真的很喜欢,就坚持学了下来。”
父母两个一个学古琴,一个会二胡,一家三口都对音乐很有兴趣,“比赛之前他爸爸还跟他一起逐句分析音乐。”陈晓棠说,“我觉得学音乐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有艺术敏感度,琴弹好了,唐诗宋词一点就通。不仅开发智力,而且还能锻炼毅力、培养个性。”
对陈晓棠来说,让儿子考级、参加比赛,是提升孩子自信和兴趣的方式,“他有了表演的欲望,就要给他这个平台跟大家分享交流。”
这次比赛中还有一个十分个性化的选手陈煜澄,这个年仅7岁的小孩每天在琴凳上一坐就两三个小时,不爱弹莫扎特巴赫,喜欢自己即兴演奏,“乱弹琴”。
虽然他只拿了二等奖,不过评委当场命题,陈煜澄现场秀了一次即兴创作,技惊四座。
“我教了10年琴,这样的孩子很少见。”陈煜澄的老师、留学德国的音乐博士鲁一说,“条条框框太多会压抑他的天赋,他以后也许会成为像周杰伦一样的创作型音乐人。”
因为陈煜澄的出现,也让比赛主办方考虑新的赛制,甚至想为他设立“潜力奖”,“我们的艺术教育原来的模式一直比较呆板。”刁玉泉说,“通过这次比赛,让我们在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上做一点探讨,希望以后能挖掘更多有创造性天赋的孩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