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帆 绘图
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 锃亮的皮鞋、新款的“爱疯”手机,收发全英文电子邮件的工作……53岁的老余,完全是一位标准的城市“金领”。
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几年前,老余还是一个不知道“鼠标”是什么的海岛晒盐人。一段不算长的时光颠覆了这一切,唯一没有改变的是老余身上那层黝黑的皮肤,印刻着岁月留下的沧桑。
老余大名余成国,舟山市定海区长白岛人。长白岛是舟山本岛北面不足12平方公里的小岛。以前,在这里生活的岛民,不是捕鱼,就是晒盐。
在岛上人看来,如今的老余有个“显赫”的衔头: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这一切,是因为长白岛成了华东最大的生产石油勘探平台、海上浮式储卸装置制造与船舶修造业务的“巨型母港”。
老余人生轨迹的改变,是长白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老余的故事从他25岁那年说起。那年,老余退了伍,入了党,顺利进入了家乡最大的盐场——长白盐场,成了一名晒盐工。“盐场是集体经济,一共有200多人,实行承包制。”老余回忆说,当时自己承包的盐田,产量高、质量好,收入很不错。
没多久,老余就有了人生第一次自豪感——获得了舟山市“盐业系统高级技师”的称号。凭着吃苦耐劳的海岛精神,老余顺利当上了盐场场长。
“如果他们不来,我肯定一辈子都待在盐场了。”老余口中的“他们”,就是太平洋海工,它由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新加波郭氏集团投资。
2006年1月17日,太平洋海工正式签约落户长白岛。老余和他的盐场率先被吸入了这场“小海岛、大变革”的风暴中。
对于晒了一辈子盐的老余来说,进入一家高端的外资企业工作,是他以前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事。但面对陌生的环境,老余有着更多的迷茫。
“企业给我发了电脑,要求今后的工作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可是我从来没碰过那家伙。”怕丢脸的老余没敢去领电脑,而是回家偷偷买了一台,“一个人对着教材书,从最基础的打字学起。”
两三个月后,老余居然学会了基本的电脑操作。不过,公司全英文电子邮件的交流方式,还是让老余犯难。“只能先求同事帮忙翻译,再自己试着认得一些简单的单词。”就这样,年近50岁的老余,在能读懂英文邮件的情况下,负责起了企业的行政工作。
从进入企业、认知企业,到熟悉企业、改进企业,对于拥有近30年党龄的老余来说,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因为是外企,很多观念跟我们不一样。”老余说,太平洋海工有先进管理经验,但是缺乏融入当地文化的桥梁。
今年年初,在老余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太平洋海工成立了工会,老余被推选为工会主席。
“上任后,首先做的是提升全企业300多号人的食宿质量。”老余说,企业里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有外国人,为了保证餐饮适合大部分人,老余经常和厨师一起在食堂研究菜谱。
几个月前,老余又在企业开设了一家超市,“超市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适当盈利。”老余用盈利的钱,在企业办起了演讲、拔河、歌咏等比赛。
外资企业的本地文化越来越浓,老余开始挖掘更深的内涵。几个月前,老余向公司提出,设立党支部。
记者在老余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好几份“入党申请书”,有公司行政部副经理吴瑜、项目部翻译马飞军、培训部执行员马胜木……“现在我们的党支部,一共有9名党员,而且好多中层干部都要求入党……”
是的,老党员老余实现了在这家外企中成立党支部的愿望,而他们的成员仍在扩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