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 鹿城在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过程中,文明之花亮丽了城区环境,幸福之曲浸润着老百姓生活。
2006年鹿城获得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以来,日渐浓郁的文明气息融入了日渐优美的城市环境,融入了亲切和善的城市笑容,更让温州的主城区逐步变得赏心悦目。尤其从2010年以来,鹿城结合省委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和市委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系列战略部署,秉承“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创建便民”的理念,文明之花正在白鹿城的每个角落灼灼绽放,点点花雨荡漾开一圈圈幸福。
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委书记王立彤说,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创建,提升城区整体文明形象和文明程度,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铺就幸福文明之路
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路更畅、城更美……鹿城人如是感慨城市的变化。
昔日的会昌河水上公园,是一片破烂的“荒土”,如今已成为市民游玩的“乐园”。黄老伯与老伴、孙子3人边散步边游乐,边休憩边谈心,相当惬意。“家门口就有这么美丽的公园,真觉得自己就生活在繁花绿树之中,绿色公园带来的不只是舒心,更是浓浓的幸福感。”黄老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鹿城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引领“六城联创”,环境整治倒逼城市转型升级,坚持转型发展文明创建先行、环境建设文明城区先创、破难攻坚文明建设先导,文明城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高。综合环境建设中的市容环境、减排和污染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三项指标名列全市首位。同时,鹿城还着眼城市“顽疾”破难攻坚,两年来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06.7万平方米;完成各类“祛疤栽花”项目6859个,总面积达134多万平方米。去冬今春,建成区更是新增绿地204.5公顷,完成绿地改造面积39.6公顷,两年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5.4平方米提高到8平方米。群众对市区环境满意度连续21个月上升。
今年内,鹿城启动全区所有47个城中村的改造项目。至目前,16个城中村已实现旧房拆迁,累计拆除旧房面积70万平方米。年内计划开工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开工面积达128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0个项目启动建设,合计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此外,该区先后对22个老旧社区和两个重点村庄进行了改造提升,老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当新建的城市公园星罗棋布,当主干道旁的行道树绿意涌动,当全城植绿理念深入人心……这个以“白鹿衔花跨城而过”命名的“白鹿城”,文明创建环境也随之不断优化。
以民为本共创共享
处处环绕幸福温暖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鹿城始终坚持围绕“民”字做文章,将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打造“幸福鹿城”作为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鹿城区从区划调整到社区撤扩并,从实行“区街合一”管理模式,到推动政府职权389项下放街镇、112项下放社区,城区体制改革激发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力。从市区体制调整到理顺城建城管机制,再到基层站所归并整合,从破难攻坚七大行动拓展,到今年的“九难联破”,文明创建的政务基础得到夯实。
市区联动创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鹿城的大街小巷、村居街坊勾勒出一幅幅幸福图景——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鹿城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启用,目前日最高出借量达到27228次。这一惠民工程的背后,是温州企业家热心参与城市文明进步的印记。鹿城捷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位股东出资1700万元,包揽了项目的前期启动费用,并建立后续扩建基金。公司负责人说:“热心公益、回报社会,我们应该来做这件事。”
人们发现,城市在创建中被一个个温暖的“圈”所环绕。在“鞋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近八旬的戴坚弟步行10分钟,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家住西子新村的孙阿婆,腿脚有些不便,但她即使碰到子女出差的日子,也不用担心每天的三餐问题,因为只要一个电话,青园社区银龄关爱服务中心就会及时送上营养可口的饭菜;仰义街道沿江社区安心公寓里,社区志愿者为众多双职工“新居民”家庭设置了中小学生免费课后托管,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创建,在细节处暖人心,“20分钟就医圈”和“1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全面覆盖,镇街“敞开式”的便民服务大厅,以前要多次往返机关部门的事务,能直接办理;在80个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上百个事项有了即办、代办“一条龙”服务……鹿城区“1+8+80”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的打造,提高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创首善、争一流”为引领,鹿城区近年来相继创成或复核通过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生、旅游等一批省级强区、先进区、优质服务区,累计获得“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浙江省平安区”等90余项省级荣誉。
点滴善行汇聚“大爱”
竖起众多道德标杆
文明的落脚点不是指标、不是标语,而是老百姓的幸福。在鹿城文明之路上,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浸润着每位鹿城人的心灵,点滴善行汇聚“大爱”,竖起众多道德标杆。
“我们要推动文化向文明更进一步。”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强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制度层面的支持保障,成了老百姓持守善行的有力推手。
夏舍凉茶、冬施热粥,市区东门红日亭的老人们,4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在鹿城全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中,“红日亭精神”作为对鹿城群众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理念被提炼出来。在这枚慈善坐标的感召下,鹿城区已有大小伏茶点500多个,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用各种形式参与温暖接力,成为草根公益的一员。
每天早高峰,67岁的“交警阿婆”余少微3年如一日,在街口马路上疏导交通,为过往行人“挡驾护航”;冷雨中,温州最美女孩撑伞守护伤员;大货车撞人逃逸,见证者林秀峰及时报警并穷追两个多小时截获肇事车,获得了鹿城区首个“我们身边的好人”奖。在“7·23”重大交通事故中,共计150多支志愿者团队、6000多位志愿者有序参与救援帮扶行动,近万名义工上演“生命接力”……
民间的善心需要制度的扶持,草根的义举更需要制度的褒扬。去年底,鹿城区慈善总会设立“助人为善专项援助基金”,发现老年人或残疾人、妇女、儿童等摔倒无法自救或其他遇险情况,市民见义勇为实施救援的给予奖励;被误解、诬陷的好心人,还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如今,鹿城区共有6万多名志愿者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力弘扬,对街头巷尾宣传文明向善的不遗余力,让鹿城的草根文明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细腻,连绵涌动,让城区处处充满着关爱的气息,涌动“学先进,做先进”的潮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