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 随着大型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普及,粮食收割越来越容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粮食干燥遇到的困难:“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怎么干燥、干燥以后如何储藏,让丰收后的农民压力重重。“吨粮易收,晒场难求”,“丰收后的烦恼”如何破解,椒江的做法是扶持烘干机房(基地)建设。
10月底,笔者走进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随处可见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全国优秀种粮大户、合作社理事长杨灯聪笑容满面地告诉我们,他所在的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000多亩晚稻,预计平均亩产在55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产了三成多。
杨灯聪介绍,椒江自2010年以来大力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程,着力推广“甬优15号”、“甬优12号”、“甬优9号”、“中浙优8号”、“Y两优689”等超级稻,今年下半年天气状况适应晚稻生长,晚稻迎来了少有的丰收年。
“丰产而不增收”曾是杨灯聪早几年的切肤之痛。“当时,由于没有烘干基地,加上没有晒场,干燥稻谷只能晒在离合作社几公里远的一个工业小区的道路上”,老杨说,有时厂里的车辆碾过后,稻谷的碎米率会增加,进而影响品质,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不仅仅如此,如果遇到雷阵雨,遭受损失会更大。有一次突然下起雷阵雨,大雨把没有盖好的稻谷冲走了,造成约一万余元的经济损失,所以有一段时间,老杨甚至不想种粮了。
一年多以后,随着合作社稻谷烘干基地项目的立项,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的稻谷烘干基地开始建设,至2010年上半年顺利交付使用,烘干机总吨位达42吨,一天加工、烘干稻谷40吨。杨灯聪的担心少多了。
到今年,烘干机5台、总吨位达60吨,一天加工、烘干稻谷60多吨。至此,稻谷干燥问题在该合作社得到了彻底解决。并且,由于使用了谷壳等废弃燃料,干燥晚稻谷成本比人工晒谷(100多元/吨)省了一半,因此还吸引了其他地方的种粮大户前来干燥稻谷。
在惠民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引导下,目前在柏树里村的周边,烘干机房越来越多。如湖潺村盛夏水稻专业合作社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占地1.3亩、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烘干基地,古桥村古桥粮食专业合作社、谢张村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和回浦村种粮大户陈剑峰、前街村种粮大户李良存、梓林村种粮大户应其美等相继投入资金建起烘干机房。这些烘干机房的纷纷建成,不仅仅解决了稻谷的烘干问题,而且解决稻谷的贮藏问题,使得粮农们种粮积极性更加高涨。
“‘阵痛’得到缓解,‘怪圈’已经打破”,椒江区一位农业专家指出,该区破解粮食“丰收后的烦恼”得益于一系列扶持烘干机房(基地)建设的补助政策,今年该区对经政府财政部门审查同意的新购置大中型(大于8吨)粮食烘干机的大户和服务组织,在按上级政策补助的基础上,对烘干机的场地等配套设施再给予一台5万元,二台及以上8万元的补贴。同时,该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等非农建设用地,例如烘干基地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这样大大激发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建设烘干基地、烘干机房的积极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