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头,是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全球闻名的生态村。近几年来,他们是如何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如何克服一个村的区域局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如何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滕头村采访调研。随着调研的深入,一个结论愈来愈清晰——滕头村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活力依旧,奥秘就在于他们不为任何风浪所惧,不为种种思潮所惑,咬定科学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年,滕头村社会总产值55.37亿元,创利税6.04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我觉得作为一个村,最主要还是靠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点最重要。”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一语道破个中奥秘。这些年滕头村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他们探索创造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不仅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更值得各地农村学习借鉴。
坚持实业兴村,持续发展一二三产,全力打造实体滕头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对于实体经济,滕头人有自己的理解:一是必须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必须直接产生效益;三是必须让群众得到实惠。回顾总结滕头村的发展经验,傅企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是要搞实体经济,一个是要搞自己懂的东西,一个是不要去担很大的风险,一定要平稳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深深扎根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以高效农业为基础、村办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为新增长点的协调发展之路,成为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做强二产。滕头人深知“无工不富”的道理,他们的发展也是从工业起步的,但他们也懂得工业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工业之初,他们就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服装等清洁型工业上。从十几个工人、若干台缝纫机起步的滕头服装厂,现已发展成为爱伊美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羊绒服饰出口生产基地和全国服装销售、利税“双百强”企业。现在滕头村众多企业中,爱伊美依然是龙头企业。
做精一产。滕头的绿色生态农业包含了科技、立体、高效等要素,借助高科技生态大棚、植物组培中心等载体,向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效益。他们重点发展园林绿化产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花木业陷入低谷的时候,凭借着超前的意识和捕捉商机的敏锐性,他们逢低介入。现在,滕头园林已经是全国同行中的佼佼者,获得了城市绿化一级资质和风景园林甲级资质,进入全国同行前十行列。权威部门统计,滕头近千亩耕地的综合效益是传统农业的150多倍。
做大三产。最大亮点是生态旅游业。滕头村依托美丽的乡村风景和浓郁的乡村风情,开发农业观光、采摘、参与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农家乐园、将军林、明清石窗馆等几十处生态景点,推出民间杂耍、乡村大舞台等一系列风俗表演,不断吸引城里人前来休闲观光。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还带动村民参与旅游产业致富。2010年,滕头村成为上海世博会上唯一入选乡村案例,在声名鹊起的同时,带动了村旅游业大幅度增长,还成功创建了国家5A景区。2011年,滕头景区共接待游客136万人次,门票收入352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这几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滕头企业遭到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滕头人借助滕头品牌优势,积极开展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产业延伸、市场拓展、加强管理、夯实基础等工作,保持了稳健发展的势头。精品农业进一步提升:发挥科技优势,做精做实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全年实现总产值6646万元,同比增长17%;第二产业平稳增长: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多元发展,全年完成总产值29.76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生态连锁、产业延伸,园林、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4.95亿元,同比增长25.6%。
现在,滕头村党委班子把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的目标定位在:“做大”企业规模,“做专”生产技术,“做实”发展基础,“做强”滕头品牌。并且把做强实体与发展虚拟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傅企平对我们说:“在做强实体的基础上发展虚拟经济,使两者融合在一起,让滕头这个实体更加强壮、更加可持续”。
坚持做实体经济,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注重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这就是确保滕头村经济总量年年有新的突破的路径选择。现在,滕头村已初步构筑起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特色三产联动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开启了一条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