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这个萦绕在中华民族心头千年的理想,终于在最近十年内得以真正实现。
到今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整整20年。前面的十年,我国发射了四艘神舟系列飞船,不载人、打基础;后面的十年,是中国航天真正实现载人飞行,并一步步完成从首次载人、多人多天、空间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的历史跨越。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曾被迫中止的载人航天工程终于翻开了崭新的历史一页。经过十余年努力,2003年,神舟五号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幕。
正如一名外国记者所言:“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当“神五”首次真正载人升空的时候,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经验,任何情况都是“第一次”面临。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回忆起十年前升空的那一幕时仍感惊心动魄。“最痛苦的那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神五”的发射过程中,曾出现了将近半分钟的意外情况,火箭和飞船的剧烈抖动让杨利伟难以承受,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十年前“神五”中杨利伟惊心动魄的痛苦经历,到如今“神九”中刘旺“我要100%成功”的从容保证,中国载人航天的信心越来越充足,心态越来越成熟。
因为载人航天技术与人密切相关,故而在所有航天技术中,它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比如,为航天员量身定制的“尿不湿”,取代尿布变成了现代宝宝的必备品;航天服“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摇身一变,化成了各类时髦轻便的运动鞋;方便面中的蔬菜包,其技术源自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太空黄瓜、太空番茄也已成为中国人舌尖上的新美味……十年间,看似遥不可及的载人航天技术,已悄然融入百姓的寻常生活。
载人航天中开展的一些研究同样具有很高的民用价值。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总花费约390亿元人民币。王兆耀说,“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出比是1:10到1:12。”他透露,我国目前已有400余项载人航天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推广,在科普教育、矿业安全、健康医疗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应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