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汽车厂商而言,眼下车市平淡的让人乏味。但是对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而言,现在却是个好时光。记者今天从吉利汽车了解到,其杭州湾基地投产的帝豪EC7轿车日产量实现415台,而这一产能意味着其11月份的产量将突破1万台。“单一基地这样的产能在国产自主品牌车系中是史无前例的。”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副总经理宋春光甚是自豪地告诉记者。
均价在8万元左右,帝豪轿车还无法跻身于国际高端汽车消费市场,但相对国产自主品牌而言,它已是吉利和浙江本土整车制造跨越的喜人一步。根据吉利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累计销售约为38万辆,累计同期增长12%。其中帝豪EC7销量逾10万辆,占比近三分之一。
转型布局中高端
在汽车市场表现普遍低迷的态势下,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正在经历一轮洗牌。而吉利汽车多年来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印象属于低档,与日系、德系车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李书福这些年来一直在默默努力、试图扭转的。
“早在2007年,收购沃尔沃之前,李书福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转型,从价格战转为价值战,向价值要效益。”分析吉利能够逆势增长的原因,吉利集团品牌公关部负责人将其归功于李书福的战略布局。
李书福“价值战”转型背后,是五年时间的埋头追赶。这一点,在吉利已经工作逾十年的邬国达深有感触。邬国达现在是吉利汽车杭州湾分公司的常务副总。从李书福决心布局中高端车制造开始,他就参与到整个技术研发的全过程。帝豪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从研发阶段,我们考虑的就不是成本,而是确保品质。对标国际上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优势,博采众长。”邬国达介绍,如日系汽车以工艺精细见长,但德国汽车以安全性高著称,吉利一直努力的,就是细分领域启用负责人分别对标这些制造商们的技术优势,并发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献计献策进行技改。
除了自主研发,借力沃尔沃也成为李书福带着国产品牌车快速突围的有利契机。今年3月份,沃尔沃与吉利正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沃尔沃将为吉利集团旗下各款车型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和技术的输入成为沃尔沃反哺吉利的全新开始。
走进吉利杭州湾新区基地的生产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在焊接车间,只见一辆辆黄色的方形“机器人”在固定的“轨道”上繁忙奔波,伸手敏捷地为那些华丽的“外壳”装配“心脏”——汽车发动机。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些看似“笨拙”的机器人每1.5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复杂发动机的所有零部件装配,这在行业内也属领先。而一年前这一速度还需2分钟。
作为杭州湾新区引进的首个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吉利杭州湾基地一期项目年产值可达115亿元。待到一、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50亿元。杭州湾基地的建设投产是李书福“价值战”中最举足轻重的一笔。在这里,李书福集中了吉利汽车的最大优势: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的现代化生产线,集合各种环保、节能创新理念的技术创新等。同时,该基地周边包括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以及韩国万都等高端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集聚效应,也让吉利整车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大比例下降。
尝到走高端制造甜头的吉利汽车,而今又在忙着新的技术合作洽谈,有望今年与沃尔沃达成另一项技术合作协议,为其打造另一高端品牌谋篇布局。看好吉利汽车的持续增长能力,摩根大通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还将其股票的目标价从每股4港币大幅提升至6港币,2013年对应市盈率13倍。
10个月完成全年出口目标
截至今年10月底,吉利汽车2012年累计出口已突破8.1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90%,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其中6月、7月、9月和10月四个月的单月出口量均超过万台。10月单月销量更达到了创纪录的12204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27%。
在吉利目前众多的海外市场中,俄罗斯、伊拉克、沙特和乌克兰等市场的表现最为抢眼。其中,俄罗斯市场前10个月累计销售2.1万多台,成为今年吉利海外销售的“龙头”市场;伊拉克和沙特市场分别以1.8万多台和1.3万多台的销量位居第二和第三位;乌克兰市场也以销量过万的不俗表现位居第四。
经过近10年对海外市场的探索和培育,吉利汽车的出口业务现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吉利汽车已出口至全球30多个国家,产品遍布南美、东南亚、中东、非洲和东欧等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外营销和服务网络。目前,吉利已采用合资或合作等灵活的商业模式分别在埃及、乌拉圭、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乌克兰、伊拉克、斯里兰卡等地建立了KD工厂,以实现产品本地化组装,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国际汽车公司总经理张林表示:2009年至2011年,吉利汽车出口分别达到1.8万台、 2.1万台和3.8万台。而今年前10个月出口便突破8万台,全年有望突破十万大关。
这一系列的销售数据表明吉利的国际业务正逐渐步入正轨,早期的市场培育已初见成效。张林表示,随着既有市场的巩固,新市场的不断开发,吉利产品品质的快速提升以及吉利在海外市场日趋成熟的营销和服务体系的建成,吉利汽车的国际业务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吉利控股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2004年开始,吉利就开始在海外市场试水,经过近10年的摸索。出口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在出口国当地寻找经销商,发展到如今的投资建厂、建立4S店,为客户提供更为体系化的售后服务。“出口已不仅是吉利汽车发展业务的补充,而是集团战略的重要一环。”杨学良强调。
杨学良介绍,作为集团业务的重心,明年吉利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预期增速达到150%,也就是说明年的出口量大致在15万辆左右,这个数字几乎是2011年的4倍。
“撇开逐渐被认可的产品,吉利汽车出口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杨学良说。与10年前对于海外市场一窍不通相比,目前吉利的海外拓展更为系统化。
浙江整车制造发力
吉利汽车成功的转型升级战成为浙江整车制造后发优势的一个缩影。除吉利这个本土整车制造品牌之外,今年1月份落户杭州湾新区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宁波)项目,现在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按照现在的建设进度,明年2月份投入运营,到8月份能实现批量生产,到2015年左右实现规模生产。”宁波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叶文涛告诉记者,参照大众汽车的投资规划,即将在浙江投产的项目也系大众公司的高端品牌,全部投产后产值最高有望达到600亿至800亿元。
凭借吉利和大众这两张“王牌”,杭州湾新区正成为国际上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集散地。预计到2015年,整个杭州湾新区的汽车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而整个杭州湾的汽车产值有可能突破2000亿元。
今年8月29日,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杭州新整车厂项目正式开工,也为浙江高端制造注入新活力。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表示,在2015年杭州新工厂投产之后,长安福特马自达在中国的产能将翻一番,提升至120万辆,全球产能提升至800万辆。杭州新工厂的建设,是半个世纪以来福特全球最大的一次扩张。
此外,众泰汽车、青年汽车以及东风裕隆等知名集团在内,浙江已经初步形成台州、金华、杭州和宁波四大整车基地,2012年整车年产能已达到65万辆。“汽车产业已成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谈及浙江汽车业的发展,省发改委负责人这样评价。在本土品牌和和国际品牌”并驾齐驱”的情况下,到“十二五”末,浙江有意将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产业,形成100万辆的整车产能。这意味着,错失中国汽车制造黄金十年的浙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战略性发展机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