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7日讯 “今年塘源口乡的猕猴桃产量约4300吨,我们神农合作社销售了600吨左右。”11月5日,记者来到江山市塘源口乡,遇到了神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庆柱。自9月初猕猴桃上市以来,他就一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订货电话最多一天达20多个,市场需求强劲。林庆柱直言,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产量太少。
种销大户逐年增多、技术支撑日益加强、果品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来,塘源口乡的猕猴桃产业一直在快速爬升。为规范、提速猕猴桃产业发展,8月中旬,该乡下发了《江山市塘源口乡“一村一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心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将猕猴桃产业从“一村一品”提升为“一乡一品”,并推出“八个一”扶持政策,即“编制一个发展规划,推广一套技术标准,完善一个组织体系,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建立一个现代园区,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培育一个产业文化,延伸一条产业新链。”力争3年内将猕猴桃栽培面积提升到1.2万亩,产量1万吨,乡年收入1亿元以上,人均毛收入超万元,加快塘源口打造“江南猕猴桃第一乡”步伐。
江山市拥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南方猕猴桃种植规模最大的县级市,塘源口乡现有5200多亩猕猴桃,约占该市总面积的一半。去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猕猴桃产业示范区创建点也落户该乡。
“我家有10亩猕猴桃,去年刚开始投产,今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再过二三年,估计10万元没问题。”塘源口乡退休干部林庆芳说,听说乡里要花大力气培育猕猴桃产业,他更有信心种好猕猴桃了。
“栽培条件优越,交通相对便利,农民栽培经验丰富、积极性高,这是我们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动力。”乡党委书记施建说:“只要措施得当,落实有力,我们能在3年内完成《方案》确定的目标。”
在《方案》中,记者看到了以“一核四线”为重点的栽培布局;以“浙江省猕猴桃无公害和有机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为内容的培训推广计划;由政府引导、专业合作社主导、果农参与的产业发展组织化体系;以资金补助,优先安排道路、水利及设施用地等形式的扶持政策;配套有园区道路、喷滴灌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千亩高标准园区;打造以“三爿石”为注册商标的品牌创建及宣传规划;以《猕猴桃之歌》、创新猕猴桃饮食文化,创建猕猴桃养生馆、制作猕猴桃文化旅游纪念品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文化培育计划;把猕猴桃采摘与漂流、生态观光、农家乐、休闲养生等植入旅游项目,实现“接二连三”,把猕猴桃产业发展成为产供销、吃住游一体的产业新链发展规划。
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塘源口乡干部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激情。塘源口乡乡长祝君从7年前到塘源口乡工作至今,见证了该乡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过程,他说,从农户散种到规模种植、再到目前实施“八个一”扶持政策,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站在外仔山头,看着眼前正在推土砌坎、铺设水道、浇筑路面的千亩猕猴桃精品示范区二期园区,在塘源口乡干了11年的施建豪情满怀:明年春天,这300亩新开发的荒坡地将全部种上猕猴桃苗。明后年再在这里连片开发500亩,到2016年,这片山就会变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推进“一村一品”创建美丽乡村
每个村都有一座“金矿”,与生俱来,就看你深入挖掘还是熟视无睹。哪个农村没种过菜?山东寿光蔬菜做成了独此一家。哪个村没有几个会画几笔的?柯城沟溪乡余东村农民画做成了文化产业……国内、市内“一村一品”点石成金的范例已不少,实践证明“一村一品”是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好路子。衢州扎实推进“一村一品”行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的紧要任务。
我们创建美丽乡村,就是要尊重自然美:以生态为背景,彰显山水灵秀特色;侧重现代美,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把开放理念全面融入;注重个性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可憩可游、宜农宜工、宜商宜居;构建整体美,城乡联动、产业互动、示范带动,全力打造百花盛开、千帆竞发的农村经济格局。
发挥衢州农业资源禀赋,“一村一品”是条宽阔路子。江山蜂产品、衢州椪柑、常山胡柚、开化龙顶茶、龙游富硒莲子等一大批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绿色特色农产品,给了我们发展“一村一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物产丰富是衢州农业的先天优势,所缺的只是做特、做精、做专、做大、做亮的后天努力。毕竟,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衢州这些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档次还不够高,不同程度地存在“低、小、散”的情况。发展“一村一品”可以集中整合生产要素投入,扎实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更加有效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于有别于他处的地域、气候、人文等不可替代因素,但要进入千家万户,还必须依靠市场的手段。发展“一村一品”,实质就是要在农业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把传统农产品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坚持市场导向,立足市场需求,以良好的生态为依托,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打造一批特色品牌,真正让特色农产品闻名于世,翘楚于市,实惠于农。
“一村一品”,几乎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所以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又是一个好框子。这就为各级各部门用好激励措施、有效整合投入、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提供了好平台。
“一村一品”的思维是工业化的思维,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好法子。发展“一村一品”,就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市场主体作用,立足一村而放眼世界,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把农民从单纯的生产者变为利益分配的稳定一环。
“一村一品”贵在专。从“一村一品”到“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达到区域优势的有效集成。“一村一品”是一个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是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跃升的过程,是依托特色优势产品发展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过程。这就要改变原有农产品散、乱、小的格局,把小农生产拧成绳、捆成团,让农民以团队的面貌参与市场,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村一品”还要注重产品文化的培养。对于衢州农产品,能讲出故事的不少,但注重推广运作并形成文化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是发展“一村一品”应予充分关注的一环。不仅农产品需要文化包装,文化本身也可作为“一品”加以培养,比如剪纸、农民画……只有这样,才能在各县(市、区)建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种、养、加、商、旅、文”特色产业。
“一村一品”行动,是富民壮村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