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嘭、嘭、嘭……”那是弹花槌拨动弹弓丝弦的韵律,在记忆中总显得很温暖。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槌一条牵纱篾,随着城市的发展,携带这些“家伙什”的弹棉郎也在人们视线中渐渐消失,不过在闸弄口农贸市场边,仍有一位章师傅,每年都弹起这充满怀旧气息的弦音。
十多年前,老章和妻子来到了杭州,几经辗转,在闸弄口农贸市场附近寻到一家店面,做起拿手的弹棉花生意。这一做,就做了八年。
随着立冬已至,杭城的空气也渐渐变得清冷。老章今年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
老章的店并不好找。闸弄口农贸市场南侧的艮山支一路,是一条倒“L”型的道路,老章的店,正在这个L型的弯角里面,记者来回找了3趟才发现。
“店租在外面的话,一来租金太贵了,二来我们飞起来的棉絮多,会影响到邻居。”老章说,这家店面自己一待就是八年,现在再搬,怕老客们又要一通好找了。
老章的店,门面如同八年前一样简陋,没有广告,没有招牌,只有墙上老章自己写的“棉花加工”字样的白底木板。老章指着叠起来的棉被说:“这些都是这几天要做的活,叠得多了,门口一放,也算是我的招牌了。”
其实来的客户大多是老客,或是老客带来的。
“上次一个朋友,还是我骑着车子特地找过来的。”富大姐是老章的常客,昨天正拿着自制的被套来定制棉胎的大小。富大姐说,老章的手艺好,自己上次几条被子弹了三四年还在用。好几个朋友问起,却都没找到老章的店,富大姐干脆亲自带朋友来。
“我弹了几十年棉花了,要说技术,也还过得去。”面对富大姐的称赞,老章有点不好意思。老章是金华兰溪人,弹棉花的技艺源自“村传”。老章说,他们那儿的村子大多各有各的手艺绝活,他们村的绝活就是弹棉花。不仅自己弹,还会自己种棉花。
老章说,一些老顾客会跟他定制新棉被,怕棉花质量不好,他每年都会自己回老家收。每当有客人要做新棉胎,老章就让他在门口坐着,当场给他做,让客人不必担心黑心棉问题。
老章说,自己的生意还算不错,目前一年能赚到4万元。不过老章已经46岁,再过几年,也做不动了。这几年,老章添置了弹棉机与压面机,但即便有了机械的帮助,弹一条棉被仍需要不少纯手工工作,一天下来,最多也就弹个六七条。
“技术其实并不难学,不过年轻人不愿意做这行了。”如今,从事老章这个传统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老章有点唏嘘。老章说,许多上年纪的人都是喜欢盖棉被的,需求是有的,但年轻人们嫌这行太累太脏,连老章原本一起学艺的三个兄弟,也仅有他一个人还在坚守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