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9日讯 俗话说:“上天容易,下海难。”在世界海洋科考的历史上,尤其是在深海远洋探索领域,很少有女性的身影出现。
然而,长着一张娃娃脸、秀气白净的韩喜球,却成了我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在十八大的党代表中,韩喜球是科研领域唯一一名浙江代表。
“你先给我几分钟,我把单位的事情处理下,出门好几天,放心不下。”接受记者采访前,韩喜球迅速打了几个安排工作的电话,随后才安心和记者聊起来。
关注报告
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
昨日中午,记者见到韩喜球时,刚从十八大会场回来的她,激动的心情还未平息。她感慨说,“这个报告非常好,令人振奋。”
“我最关注的是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方面的内容,正好报告中也强调了。”她说她对胡锦涛书记的报告内容特别有感触。
“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部分对浙江来说特别重要。浙江的经济比较发达,现在我们又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在这份报告中提到,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利用格局,这正是我们海洋科技工作者关心和思考的。”
韩喜球认为,浙江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必须找到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点。
报告中所提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她也颇有感触。“报告中更加强调了协同创新,也就是不同行业协同创新,优势互补。我们的海洋资源调查领域,需要先进的调查设备,尤其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这就需要多个部门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协同创新了。”
感受巨变
科研经费翻倍增长
韩喜球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她工作的部分内容就是担当一个“海底寻宝员”的角色。不过海底寻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要克服各种恶劣的海况,在茫茫无际的海上长期漂泊,更要独立应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记得我申请到的第一笔科研经费是国家海洋局青年科学基金,研究经费是2万元。”韩喜球说,“在1996年,那2万元对我太重要了,我用它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
“现在,我在一个博士生身上,光培养费用就达5万元。”她说,这些年,她深深体会到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国家对海洋科研的投入大幅增长。
“2005年时,我申请的一个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费是35万元;2009年,经费涨到50万元左右;到2011年,资助额度涨到了80万元左右。”
科考活动走向全球
说起这十年来的变化,韩喜球最大的感受是,我国海洋调查研究活动的范围更大更远了。“2005年以前,我们基本都在太平洋活动,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在全球三大洋全面开展科考活动。”
韩喜球介绍说,深海远洋调查虽然离普通百姓的生活比较远,但这是一项跟国家权益有关的工作,是一项开拓性的探索活动。“我们到国际海底区域去寻找矿产资源,探明以后可以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申请矿区,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权益,并造福子孙后代,意义重大。”
韩喜球透露,在国际海底区域申请矿区,中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两块矿区,在东太平洋有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在西印度洋有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在西太平洋还有一块富钴结壳矿区正在等待核准中。”
深海探测设备越来越先进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1%,海底由于被巨大的水体所覆盖,绝大部分还未经探索,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在深海大洋科考,需要高新技术来支撑。”
韩喜球说,10年前我国的海底采样设备可以说是“不长眼睛”的,捞上来什么是什么,“现在我们的科考设备都是可视化的,看准了才下手。”
韩喜球透露,以前的科考设备基本从国外购买,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开始自己集成研制,并向自主研发过渡。
展望未来
希望女性科研工作者得到更多社会支持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韩喜球也关注女性在科研领域的潜力。“我关注到,全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大约只有男性的1/4,历届‘浙江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女性获奖者大约只占9%。说明女性人才可挖掘的潜力是很大的。”
她感叹道,“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可能我也就从这9%里out了!”
因此,韩喜球最想感谢的是父母和老公。她尤为感叹地说,平时去大洋科考探索,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如果没有“模范”老公默默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科研成果。“我希望女性科研工作者能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说到未来的科研计划,韩喜球说目前承担了“大洋十二五”的科研项目,主要研究国际海域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希望能为国家在国际海底区域找到更多的海底矿床,为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继续做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