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陈辽敏的QQ签名上,有句话挂了很多年:“帮助别人,快乐一辈子。”
如果这只是最初印象,那么和她相处久了,就会愈加觉得,这句话,像印在她心头一样,时时践行,从未改变。
“法官不一定要办大案,但一定要用‘心’办案。”作为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她是业内公认的“办案明星”。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作为十八大浙江党代表,陈辽敏说,眼下她更想做一名推动者,让这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她有一个“法官梦”
一头短发,一张娃娃脸,见过她的人,都觉得她特“卡通”,容易亲近。
不过,陈辽敏却说,从小,她就有一个“法官梦”,而梦的起源,是觉得法官们在庭上断案,样子很威严。
1995年,从事会计工作的陈辽敏,自学法律知识,考入了法院系统,2005年,她调到了西湖区人民法院。
曾经,陈辽敏觉得法官一定要办大案、难案,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就在陈辽敏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时,2007年4月,她被派到了刚刚成立的立案调解组工作,“这就意味着我将和大量繁杂、琐碎的小案子打交道。”
这个新岗位,一度让陈辽敏委屈得掉眼泪。她每天面对的,都是邻里纠纷、婚姻矛盾和交通事故……
除了事情本身琐碎,案件量也很大,每天,她要参与五六个案子的调解。
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下来,陈辽敏渐渐发现,每次看到当事双方,怒气平息了、重归于好了、权益得到维护了,她的心中会有一种快乐油然而生,无以言表。
她也渐渐理解了,在调解这个岗位,同样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
用“心”化解千千结
在陈辽敏看来,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和法院、法官打这么一次交道,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满意,在最短时间里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为了让自己“达标”,她很拼命,比如,为了节省当事人的时间,她可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最多一天安排10多件案子。
“真正的好法官,应该有一颗柔软的心,将善良和爱传递出去,抚慰受伤的心灵。”陈辽敏觉得,在调解这片新天地,她对法官又有了另一种理解,传统的“坐堂问案”彰显刚性,而促膝长谈式的柔性审判,未必不是一个好方向。
这样一起案件,让人看到了陈辽敏独特的调解风格——
李先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车辆撞伤,智商变得只有5岁儿童水平。可在庭前调解时,驾驶员、车主和租车方都不愿承担责任。
陈辽敏连续组织了4次调解,但几个被告一直在具体赔偿金额上争论不休。
为了帮李先生争取最大利益,陈辽敏决定,组织第5次调解。
这一次,她特意通知原告代理人,一定要将李先生带到法庭。
那天,当面带痴笑的李先生,在年仅7岁的儿子搀扶下,蹒跚地走进法庭时,3个被告沉默了……他们停止了争辩,最终共同承担了50多万元的赔偿责任。
事后,连当事人都感叹,只有用“心”的法官,才会想到这般“柔情”的调解办法。
结案率95.4%、调解撤诉率84.4%、所办案件无一被上级法院发回、无一超审限、无一发生当事人缠诉上访……陈辽敏用“心”化解千千结,成为业内公认的“办案明星”。
最关注的还是和谐社会建设
作为一名十八大代表,陈辽敏说,她最关注的,还是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因为我们从事的调解工作,本身就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和谐。”
这次到北京开会,陈辽敏特意带了几十本介绍网上调解工作室的宣传小册子,“也想趁党代会机会,宣传一下我们这个理念,希望全社会都来做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在陈辽敏看来,当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所有案件前面,还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分流程序,原先人民调解是第一道防线,司法环节是最后一道防线,现在是大家都奔着最后一道防线来了。”
陈辽敏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诉前调解工作,就显得很重要了。
为什么关注诉前调解?陈辽敏解释,因为有些案件,像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和赡养纠纷等,可能社区基层化解,比法院化解效果更好;另外,还有一些矛盾纠纷,更适合行业协会或商事调解组织进行化解,等等。
“经过这种分流,再到法院的时候,法院以判决的方式,起到一种规范引领指导的效果,那么整个社会矛盾化解就非常有效了。”陈辽敏说。
不过,陈辽敏也坦言,这样的理念,推广中肯定会遇到冲突,比如,有些人会觉得,法官就管诉讼的,怎么会去搞诉前调解,是不是推卸责任?
“其实,诉前调解不是法院推卸责任,而是我们觉得某个案子,诉前若能调解掉,可能对当事人来说是最好的,而且能减少诉累。”陈辽敏解释。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十八大开幕当天,当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及“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句话时,陈辽敏特有共鸣感。“这句话赢得了第22次掌声,时间还挺长的,可见大家对这种理念,是很认同的。”
其实,陈辽敏一直希望看到,全社会都来做社会矛盾化解,并整合全社会所有资源推动这项工作,“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应该就是这层意思,也指明了今后的方向。”
陈辽敏举例说,杭州眼下正在搞的“特邀调解员”制度,想法就源自社会上有这么一群人,很热心,愿意做化解矛盾的工作,愿意为社会和谐出一份力,“在他们心中,已经觉得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了。”
比如,招募中,有人就在简历上写着:“我愿意为社会和谐出一份力。”“这不是大口号,而是他们真的想做。”陈辽敏说。
陈辽敏觉得,如果有一天,所有人心里都有这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意识的话,那么很多问题可能从根源上就化解掉了。
“如果大家都关注社会和谐,最终一定能分享和谐社会这个硕果的。”陈辽敏说,对于这一点,她一直都坚信不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