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理念——人人守法尚法
【报告亮点】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浙江实践】
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载体,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法治化水平、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等方面,成效明显。
【代表建言】
“这些年,我在基层工作,深刻体会到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这项工作越来越迫切。”俞复玲代表说,眼下,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公平意识越来越强,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细分化。如果社会管理工作不能做精做细,很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如何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俞复玲代表建议,首先要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就是说,把法律交给群众,让群众逐渐树立知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居民法治意识的养成,是创造和谐社会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要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管理法治建设的主角。
“社会管理法治化的种子生根发芽,需要有一片沃土,这就需要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陈辽敏代表说,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普通群众也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郑初一代表则认为,需要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普及力度,培养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法律意识。眼下,金星村实施“阳光新农村”工程,做到阳光党务、阳光村务、阳光财务,还修订村规民约,注重加强对村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重建设——以人为本为先
【报告亮点】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浙江实践】
今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二五”期间,全省力争实现每万人配有2.5名律师的目标。鼓励和支持律师深入实施政府、村(社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协助政府和基层组织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近年来,我省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难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代表建言】
“人是社会管理的本源和主体,社会管理法治化也必须以‘以人为本’为尺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陈玲玲代表说,近年来,龙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综治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和总载体,着力构筑“诉求渠道多样化、回应机制主动化、联动处置立体化”的格局,将管理触角伸向每一个社会角落,使服务触角伸向每一个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区、社工、社团工作,探索创新社区自治的有效方式,推进新居民市民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同时,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推进,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法治化程度的提升。
“政法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管理创新也同样需要。”陈辽敏代表说,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必须依靠法治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同时,法律制度是不断完善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健全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体现“人”的因素,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出台政策前,应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保障人民群众有效参与立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