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 港口的一端连接着数以千万计的依赖内外贸而生存的企业和市场,一直以来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记者近日走访温州港集团,透过这个“窗口”发现,自温州金融风波和“跑路”事件以来,在逆境中挣扎的实体经济开始企稳回升,迎来久违的利好信号。
港口吞吐量企稳反弹
经济晴雨表开始阴转晴
11月9日,小雨淅沥,龙湾万吨码头周围,大型桥吊在不停运作,现场一片繁忙。
“经济景气与否,只需看桥吊是否繁忙,集装箱满不满。”码头工作人员指着远处的江面对记者说,“经济好的时候,很多船到港后根本靠不了岸,必须在几里外就抛锚‘等位’。”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情况并不乐观,码头一直略显冷清。尽管红火场面难再现,但今年下半年以来,集装箱吞吐量企稳回升,这对靠码头吃饭的港口集团和船运公司而言,是久违的利好信号。
“港口确实有着经济晴雨表之称,从欧债危机到去年老板“跑路”事件,再到眼下温州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港口吞吐量变化也随之有节奏地上下跳动。”在温州港集团19层生产业务办公室,经理虞胜春向记者展示了今年来温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变化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温州港集团10月完成货物吞吐量201.5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85万标箱,双双创下温州港集团成立12年来单月吞吐量历史新高,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和18.25%。
逆市上扬的数据在虞胜春眼中有着不寻常的“回暖信号”。
“虽然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不大,但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实体经济活力在复苏,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一批以前关门歇业的老顾客相继找上门,散货明显多了许多;与此同时,出口欧共体减少许多,东南亚的远洋航线开始增长。”虞胜春分析,“温州制造”在这些新兴市场依然具备价格优势。
外贸占比结构的变化,也为温州港近远洋航线的集装箱货源开辟了新方向,凭借MCC船公司(穆勒-马士基航运集团旗下亚洲支线的实体公司)集装箱台湾中转开通,温州港也开始中转孟加拉达卡、印尼泗水、新加坡和泰国曼谷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虞胜春表示,吞吐量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非洲、东南亚地区等国家市场需求的增加,弥补了对欧贸易的不足,保持了港口平稳运行。
“除了东南亚,和我国台湾的贸易成为另一个亮点,温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区位优势逐步显现。”虞胜春说通过走访发现,每月均有客户经状元岙码头出运货物,台湾线货量明显增加,这从数据上明显得到印证:1-10月台湾线完成集装箱2922TEU,同比增长50%,这样的增幅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港口吞吐量的企稳反弹,表明扶持实体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正在显效。”虞胜春说。
煤炭吞吐量上升
上游产业可能已经触底
一节节车皮犹如一条巨龙,绵延几百米,来回穿梭,装满煤炭的铲运机,缓缓驶向车皮倾倒。11月9日,尽管天空飘着冷雨,但温州港龙湾集装箱码头却是一片热火景象,装卸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确保电煤正常供给。
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从年初开始持续到现在。记者从温州港集团拿到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在大宗商品中,煤炭和铁矿石这两种货物共完成吞吐量846万吨,同比增长14.15%,占温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的47%,仅煤炭就创下温州港单船接卸3.4吨/天的最高纪录。
由于大客户的需求增加,龙湾港内火车装车点每天14列约2万吨的发送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此他们不得不主动出击,与金温铁路协商开通港外装车,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煤炭吞吐量。
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其需求量直接反映工业景气度,一直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另一张“晴雨表”。“各大企业恢复生产,直接带动电煤用量增长。”虞胜春分析,主要原因是经济形势企稳回暖以及中小企业大量复工。这样的分析直接从市电业局提供的数据得到印证:今年七月份工业用电量233276.04万千瓦时,同比上升0.06%。
虞胜春认为,煤炭运输的迅速攀升,成为印证经济“回暖”的标志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下游产业正走出低谷,也是广大中小企业对宏观形势转好有着很强的预期。
外贸不足内贸补
内需“蓝海”广阔
在港口物流的另一端,大量依赖内外贸而生存的企业,它们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般的感受着经济的温度。
在洞头县南塘工业区的浙江吉龙电子科技公司,一组为国内企业生产的先进的传感器缆线正在紧张地边生产边打包,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场面在这家公司的董事长高明章眼中却是件“大事”,标志着他们深耕国内市场的策略开始奏效。
该公司营销部负责人称外贸出口一直是该公司业务的大头,面临的挑战实在太多,变幻莫测的汇率、低迷的国外市场几乎捣空了利润,研究国内市场,研发国内标准的新产品成为当务之急。去年一年该公司国内订单占其总业务的40%,这是历年来最高的。
一直以来,温州外贸依存度较高,受外部影响较大,开拓内贸市场不但能够有效规避国际因素造成的影响,而且也使温州企业能及时抓住国家促内需来调整经济结构的机遇。”虞胜春分析,从以上的变化来分析,大多数的外贸企业开始或尝试国内外市场两条路走。
“企业不断调整内外贸占比,内贸比例逐渐增加,1-10月,内贸箱累计完成吞吐量30.14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8.75%,仅10月份,内贸箱吞吐量完成3.98万,创单月历史新高。”这是虞胜春向记者阐述的港口变化的第二个亮点。
随着班轮市场复苏趋势的确立,海航运等班轮公司抓住货量快速上升的时机,通过恢复、增辟航线来扩大业务量。据介绍,温州至宁波的国内集装箱航班恢复至“天天班”,每周达到10班,以保证不断增长的内贸航班密度,今年还新开辟了温州-龙口的内贸箱直航线和天津-温州-泉州内贸中转站,形成以营口、广州为主的南北精品航线规模。
港口进口增幅有所扩大,伴随而来的是进口产品加速升级。虞胜春给出了一组数字对比:今年以来,贸易中附加值高的产品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额有所增加。前5个月,电子、机械产品贸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幅在5%左右。
“能够独立拿十来个集装箱的企业不多,大家都是东拼西凑才够几个箱,散货和拼箱依然占大头。”尽管今年温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呈现出积极的信号,从事30多年港口工作的虞胜春也坦言,当下的温州产业依然还是低小散,离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回暖”仍是长路漫漫。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