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村民在龙湫背水源地用石头垒起小坝,用水管引水取用。
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 雁荡山处于浙江东南沿海,降水丰沛,植被茂密,按理说不应该出现“下雨是龙湫,晴天变泥鳅”的局面。可现实情况是,很多游客慕名来访,却常常看不到雄壮的百丈飞瀑壮观景象,许多游客及当地村民的直观感受是:近些年来,大龙湫的水越来越少了。
大龙湫的水到哪里去了?
“迸落如雷霆”难再现
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李孝光在《大龙湫记》中,记述了他见到的大龙湫“迸落如雷霆”的壮观景象,而现在,不要说在秋季这样久晴的季节,就是春夏梅雨季节,也难得见到那般景象。
“以前大龙湫的水比现在要多,这些年来,水很大的样子一年也难得看到几次。”在大龙湫景区外,一位摆卖旅游纪念品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从小在雁荡长大,对大龙湫一年四季的水量大小可以说了如指掌。
雁荡山管委会的万帮乐是当地人,他告诉记者,从他的直观感受来说,近些年来大龙湫的水量确实有所减少,以前也是丰水期瀑布水量大,枯水期小,但以前下过雨后,大水量能持续好些天,现在只有雨后次日,水量才会大一些,雨一停,瀑布就又变细了。
大龙湫瀑布“先天不足”
雁荡山管委会(原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曾特地请来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的专家,摸清雁荡山的水资源家底,希望对症下药为雁荡山“解渴”。
专家对雁荡山的地貌及水文地质进行了半年多的综合调查,根据调查,雁荡山主要由火山岩构成,石质坚硬密实,先天条件决定了雁荡山留不住水。
专家介绍,水资源总量包括地下水和地表径流两部分。如果岩石比较疏松或土壤层较厚,大量降水会渗入地下,形成海绵一样的含水层。降水少时,“海绵”会回渗地下水到地表。雁荡山山体基本是致密的火山岩裸露,土壤层很薄,积水面积较小,基本没有含水层,大量降水都通过地表水流走了。
大龙湫的水源补给来自龙湫背,上游流域面积仅0.98平方公里。没下雨时,大龙湫只能依靠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进行补给,一旦降雨少了,没有地下水补给,溪流就会变干,瀑布也会变小。
另外,大龙湫水流较小也与大龙湫景区所处地层位置较高有关,地下水都流到了别处。
人类活动影响龙湫水量
既然雁荡山是先天性缺水地质,为何前人能见到“迸落如雷霆”的大龙湫,而现在却越来越难见了?
显然,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大龙湫水量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先生等人在给“党报热线”的信说:“大龙湫日夜24小时流量只有200多吨,近两年,下游村民家庭用水插在源头出水口有7条口径6厘米水管,日夜24小时流走瀑布总流量1/2。村民用水要解决,但大瀑布水源岂能如此浪费?”
记者实地看到的情况,与张先生描述一致。当地村民确实用水管直接从龙湫背水源地取水。
雁荡山管委会金锋表示,虽然不能确定村民用水量是否与张先生所说一致,但这样的引水对瀑布水量造成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雁荡山一带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另一个主因。据了解,雁荡山景区内用水很多都是靠地下水,随着人口增加和景区内几十家宾馆酒店的建成,用水量不断加大。
作为乐清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曾在一次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提到,雁荡山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致使目前绝大多数溪流干涸,潺潺溪流之景再难呈现。
大龙湫的水越来越少的原因,早有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研讨,为什么帮助大龙湫突破缺水困局的行动迟迟没有提上日程,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大龙湫的雄壮景观,请继续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