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 永康市龙山镇桥下一村村民朱献杰是为一家企业提供叉车装卸服务的个体户,他准备用10万元自助可循环小额贷款买一台5吨的叉车。“不用再为借钱发愁了,只要在村里的‘惠农通’上刷一下,贷款就到卡上了。”他轻松地说。无不良嗜好、贷款用途明确,这是朱献杰顺利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
朱献杰得益于农业银行永康支行率先在桥下一村开展试点的农村金融自治。采用该模式已分别为全村1/5农户提供了5万元、10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自助可循环小额贷款总额达到500万元。
都说农民贷款难
桥下一村怎么会有如此大能耐
桥下一村共有300来户、680多人,小微企业多,经济活跃,村民普遍存在资金需求。如今,全村1/5的农户获得了总额500万元的信贷规模。
昨天,桥下一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哲透露,这是托了农业银行永康支行的福。这种自助可循环小额贷款,从今年8月到10月底,让全村59户申请户分两批分别拿到了5万元、10万元不等的信用额度贷款,在3年有效期内可以随时借随时还,利息按资金实际使用时间自动计算。
桥下一村是农业银行永康支行在全省农业银行系统率先开展金融自治服务项目试点的村。具体贷款办理流程为:村民提出贷款申请→村信用户评议小组评议→村内公示→农业银行审核→客户经理入户调查→签订合同→批准贷款→村内公告。从试点情况看,该村农村金融自治初步实现“五个自”,即客户自荐、担保自组、放款自助、还款自由、金融自治。
涉及农户这么多
贷款能否全部如期收回?
农业银行永康支行行长吕晓东说,除了村民五户一组的“担保自组”外,还有两种机制可以控制风险。
一是风险补偿机制。这要求村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由村集体出资,成立针对村内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基金,承诺如果村里有人拖欠贷款,先由补偿资金偿付,然后由村委会负责向村民追偿。风险补偿基金与授信额度比例不低于10%,目前村里已拿出5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
二是村民委员会推荐公示制度。这要求村组织坚强有力。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主,组成信用户评议小组,以集体协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甄别优质农业家庭户名单,将推荐人员名单及该农户的职业、经营、资产、负债情况提交农业银行,经农业银行信贷人员调查核准后在村内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和建议。
农村金融自治
目的是服务“三农”
按照银行工作机制,服务“三农”工作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信息不对称。现阶段农户的主要财产,比如宅基地等无法抵押,变现能力差。银行在办理农户贷款时,侧重于考察农户的各类软性信息,包括人品、能力、信用、生产经营状况等。此类信息只能通过走访或长期考察的方式获得,获取难度较大,银行与农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服务成本高。由于农户居住分散,部分村庄地处偏远,贷款额度相对较小,而且生产经营项目繁多,涉及农业、商贸、制造等多个行业,导致银行在办理窗口类业务时,业务调查及后续管理成本较高,风险管控也很难保证及时到位。
吕晓东认为,开展农村金融自治,可以从根本上为服务“三农”工作扫清障碍,通过村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实现银行贷款零售业务按批发做,既降低服务成本,又便利群众,实现普惠、便捷、双赢目标,对银行今后服务“三农”工作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金融自治
能否强化农村自治能力?
在永康农村,至少还有七成农户家庭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没有与银行打交道的经验,迫于资金方面压力放不开创业的手脚。农业银行自助可循环小额贷款,有助于唤醒农民的金融意识,增强与银行打交道的能力。
桥下一村的试点在永康农村引起较大反响,许多村组织负责人纷纷前往了解情况。不少村干部认为,农村金融自治是强化农村自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商品经济社会,村民致富愿望不断增强,对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构建的农村组织体系形成了一定冲击。能否提供致富助推力,也成为村民选举农村带头人的标准之一,很多地方的村两委成员均由村里致富能人组成,部分地方出现了经济合作社话语权超过村两委的情况。实现农村金融自治,将重构以“血缘+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农村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村两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强化农村的自治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