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外兼修构建全社会的“守信”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十分崇尚的美德。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更是社会稳定的一大基石。
如同务实一样,守信也是海岛居民的精神特质之一。祖祖辈辈搏击风浪,锻炼成舟山人一诺千金的豪迈性格,形成了舟山群岛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守信,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正是诚实守信的精神品格,造就了流传舟山群岛的一个个诚信故事。
董忠岳“还债”的故事,曾感动过无数的人。几年前,嵊泗人董忠岳凭借一手过硬的爆破技术,带着老乡们走南闯北揽活干,曾是一个渔村先富起来的岛民,但后来却因为一个工程意外停工,他欠下了手下农民工们100多万元工资。
年近50岁的老董没有选择逃避。他拿着101张欠条,四处打工,将赚来的钱,还给老乡。“人活着就是要有诚信,有钱了就要还。”老董将自己朴实的语言,化为恪守诺言的一份坚持。这个来自普通人的“守信”故事,最终经央视报道而家喻户晓,而他也成了“浙江骄傲”。
董忠岳只是舟山群岛众多诚信故事中的一例。近年来,舟山市积极倡导公民诚信行动,通过开展社会诚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发生在普通百姓中的诚信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大力弘扬宣传诚实守信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诚实守信的风尚。眼下,信用意识、信用知识、信用文化等已逐步融入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实践活动中。
舟山人的“守信”,不仅表现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还衍生出以法律为支撑的诚信规范体系。比如,舟山市工商部门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市场信用商户等认定工作,大力培育企业信用资产,引导全市经营者诚信经营。通过制定出台《舟山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等措施,全市已有55家企业被认定为“舟山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其中5家企业被推荐认定为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
新区时代下的舟山,更是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形象。今年5月,舟山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明确提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诚信规范,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
诚信舟山,一步步向我们走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