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1月25日讯 一只只普通的馒头,成就一条条新闻。杭州花港观鱼管理处工作人员在西湖景区苏堤南口免费发放500只爱心馒头,一个多月来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如今,只要是双休日,爱心馒头依然飘香。爱心馒头是如何出笼的?它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记者专程赶到花港管理处,体验爱心馒头的公益之旅。
精心制作馒头
今天上午7时,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花港观鱼管理处食堂师傅陈钧早早来到办公室,穿好工作服,开始压面团。陈钧的本职工作是为管理处几十名员工烧菜,到了周末,他义务为游客制作爱心馒头。
虽然要一早起来,陈钧还是很乐意,他觉得这很有意义。“开始我们只做刀切馒头,现在增加了花卷,做花卷比做刀切复杂些。”陈钧边说边把面和好,之后得醒上半个小时,用擀面杖擀平,然后再撒上盐、葱花,卷起来后切成一段段,再拧成麻花形,一只花卷才算做好。
11时,第一批爱心馒头、爱心花卷蒸好出笼。志愿者於涛、许一强抬着四笼馒头、花卷放到面包车上。“第一批200多只,我们先送过去。”於涛说。
送馒头也不是轻松活。因为游客多,面包车从办公室到苏堤南口,这短短几里路,要花费近30分钟时间。
中午派送游客
於涛等人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已有游客在排队了。“请排队,免费领取,每人1只……”馒头刚从车上卸下来,发放点前已排起了10多人的长队。
领到馒头的北京游客李先生和女友很开心,自拍照片发了条微博:“游完花港观鱼,在西湖边领到传说中的爱心馒头……”李先生拿出水杯在边上的免费热茶供应点接了一杯水,就着热茶,美美地啃起了馒头。来自西安的陈先生领到花卷尝了一口说:“有点咸味,味道不错。”
国庆节前,花港管理处在苏堤南口搞调研,发现在旅游旺季时,这里游客日流量在10万人次左右。每到中午,有些游客到处找地方吃饭,但周边很少有小饭店,人就一下子聚集起来了。
管理处于是想到送干粮让游客垫饥。送什么好?刀切馒头携带方便,吃了也耐饥。工作人员算了算,中午一小时,苏堤南口的游客量在1000人左右,有一大半游客是刚刚下车,准备吃完中饭,再去游西湖。每天送出的500个馒头,一人一只,可以临时解决约500人的垫饥问题。
“中午游客疏散的时间,要比送馒头前整整快出40多分钟。”花港管理处文物科科长来彪说,这样的改变,让管理处决定在旅游旺季的双休日继续派发免费馒头。
细节尚需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免费爱心馒头发放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爱心馒头11时30分开始发放,在之前,就有人排队了。但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往往是杭州本地市民,有退休职工,有环卫工人,附近的停车场管理员也赶来排队。工作人员说,本来就是爱心馒头,大家一视同仁。也有志愿者私下说,为游客奉献的这份爱心,却被部分当地居民捷足先登,不免有些尴尬。
在爱心馒头发放过程中,有的游客吃完馒头,就把装馒头的塑料袋随手乱扔;也有的游客看到有爱心馒头,就顾不得排队,一拥而上。更多游客在对爱心馒头大加赞赏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笑亭的一本游客留言簿里,一位北方游客说,能不能再配点咸菜,这样吃馒头更有味道;四川游客说,最好能有几瓶辣酱,蘸着吃;还有游客说,能不能再烧一锅免费的番茄蛋花汤,光吃馒头,太干了……
花港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爱心馒头受到这么多人关注,这是好事。他们将力争把好事办得更好,让市民、游客既开心又满意。
爱心活动重在坚持。重阳节里,敬老院的一位老人被洗了7次脚,这样的新闻让人哭笑不得。相比之下,每逢双休日,一次次普通的爱心馒头发放,让人分外感动。花港管理处的爱心馒头,看似普通,只是日常工作的一个延伸,一次增量,但坚持下来,就是不平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在平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奉献爱心,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