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金钗袋巷87号,穿过“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最里面的一间仿古建筑是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办事大厅。上羊市街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今年26岁的管艳娟就在办事大厅上班。
管艳娟是浙江树人大学社工专业05级学生,2009年毕业后进入上羊市街社区。她刚刚考出了社会工作师资格。和同专业的大学同学相比,在社区工作的她也许算是专业最对口的一个。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副处长任晓林介绍,在浙江持有社工证的人数共有7250人,当中70%的人在社区,20%的人在公益福利类机构,还有一小部分在高校、民间组织等其他领域。
严格说,管艳娟是一名社区工作者,4年本科的学习实践已经在她身上植入了“社工”情怀。
这种情怀表现在,司职福利保障委员的她每个月都要上门走访社区里的老人,“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种任务,走访这几天反而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这个月,她要走访66户,把居家养老服务计数卡发到老人手中。这66户分布在4个小区,全部发完要用上好几个半天的时间。【详细】
|
|
中山大学教授罗观翠演讲 |
|
|
|
|
11月21日在杭州举行的2012年度浙江社会管理创新暨浙江民政论坛上,不少人对来自中山大学的罗观翠教授的演讲印象深刻。
这天,罗观翠穿得相当正式,上身大红西装,搭配黑色西装裤,虽然身材娇小但看起来精神抖擞。中午11点,论坛开始近3个小时,作为上午最后一位演讲者,罗观翠上台后即刻网罗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凭借她的一口港普和一团热气。
罗观翠演讲的主题是“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她现任职务其中有一个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难得的是,她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先行者。2008年2月,已是香港资深社工的她在广州注册成立了广州市第一个专业社工组织“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个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
2008年,广州市试点政府购买服务后,“启创”与广卫街道合作成立了“广卫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民政局每年给我200万元费用,场地由街道提供,我招来20个人为广卫街提供包括针对长者、家庭、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士的服务。”
作为一个香港人,罗观翠创办“启创”的体验,让她悉心感受到到香港与内地的巨大差异。“香港的社工发展几十年,经验多,系统明确,民间了解,政府明职,双方配合默契。而内地社工发展才刚刚开始,香港的经验好但并不一定都适合。” 【详细】
|
|
上羊市街社区办事大厅 |
|
|
|
|
尽管有差距,浙江也在努力发展。在嘉兴平湖民政局门对面,一幢近1千平的4层老房子马上要重新装修,一个社会组织公益孵化中心将要坐落于此。2007年,国家民政部在嘉兴试点社工人才建设。
现在,平湖市体制内社工机构有3家,分别是养老公寓、学校社工和司法社工。体制外有4家,目前与政府合作的项目主要为婚姻、孝德文化、禁毒等。合作方式也是政府将一部分职能推向社会,由社工机构承接。
为了提升专业能力,平湖建立社工督导制度,专门聘请了一名上海浦东新区社工协会专家作为专业督导师,并对社工进行全方位传帮带。“今年已开展实地督导8次,电话、网络等远程督导次数达几十次,整体服务效果逐步开始显现。”平湖市民政局社工科科长何鸣宇说。
目前,孵化中心招投标阶段,计划明年2、3月份第一批将要进驻。“我们会有相应的优惠措施,比如可能会第一、二年免收场地租金。”【详细】
|
|
给老人讲解居家养老服务券使用方法 |
|
|
|
|
聊天的时候,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胡文木向罗观翠提了一个问题:“香港广东地区的社工做这一行成就感如何?”
为什么这么问,胡文木认为在内地很多地方,人们对社工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有一天,社会上对社工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社工有更多的自我价值认可,那整个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打开新的局面。”
“香港虽然只有七百万人口,但注册社工多达1万6千人。”也就是说,平均每438人中就有1个社工。罗观翠把这归功于社会氛围,“香港到处都有社工,甚至高校里的社工学位很多人都抢着要学,因为香港人喜欢服务社会,乐于奉献。”
这种价值观在她身上也很明显。我问她:“有没有香港人一辈子做社工的?”“有啊有啊,我不就是咯!”“你为什么要建立‘启创’?”“我就是想帮助更多的人呀!” 【详细】
|
|
陪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聊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