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点亮万千心田
2500年前,《越绝书》曾记载,“句践治以为义田”,“以助鳏寡孤独”。这是我国史书记载最早的慈善举措。“修桥铺路造凉亭,节衣缩食帮穷人”,绍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旧时一万多座桥,都是由民间捐赠而造。时至如今,慈善,依然是绍兴最动人的城市表情。
在绍兴市慈善总会今年启动的第三轮慈善基金冠名活动中,19家企业建立了冠名基金,累计金额11.35亿元。至此,绍兴全市慈善冠名基金金额达55亿多元,超过全省总额60%。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榜上,绍兴获得最高荣誉——“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
高分值的“爱心GDP”从何而来?“80后”爱心企业家朱重阳的理解是,“慈善在绍兴已成为时尚。通过关注和帮助困难少年儿童,我愿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这是一种政府主导、民间倡导的慈善风尚。目前,绍兴市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慈善办牵头、部门协调、公众参与的“大慈善”格局,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28个市级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单位。
“党委、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重视,让人倍受鼓舞。”女企业家潘亚敏说,虽然经济形势还面临困难,但“慈善是企业的第二事业”,除参与慈善冠名基金活动外,公司还积极鼓励员工定期支教、从事志愿服务。
“点亮一盏灯”,是绍兴网络志愿者的一个品牌,志愿者来自大江南北。而爱心,也如同一盏盏明灯,点亮都市里被钢筋水泥森林尘封的心灵世界。
走进绍兴市人民医院,一楼大厅高悬的“微笑表情”引人瞩目。而在爱心护士綦建华的工作牌上,贴满了儿科患者送给她的笑脸贴纸。去年6月,为帮助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贵州男孩李瑞筹集医疗费,綦建华开通博客,广泛动员,募集爱心款50多万元,帮助李瑞在省儿保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手术。由于劳累过度,她的膝关节磨损过度,一度无法行走。
“很多捐助者都是曾经的患儿家长,很让人感动。”采访中,綦建华眼含泪花地告诉记者,同事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同样让她终身难忘。为照顾她的膝伤,医院还让她从临床护士换岗为病区文书。
去年上半年,绍兴市开展了历年来见义勇为人员生存状况的普查,发现有六成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随后,绍兴在全省率先设立了见义勇为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确保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见义勇为表彰工作,还建立了奖励和保障实施细则,为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救助、上学资助、就业创业等开辟“绿色通道”。
2000年的一天,从湖北来柯桥务工的朱大喜下河救人,不幸牺牲,被绍兴市追授“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除发放奖励外,当地镇政府为其家人提供免费住房,还免费接纳他的女儿在当地就读。12年来,绍兴各界一直关心着勇士的家人,他们也把绍兴当作第二故乡。
“好人有好报,流血不流泪”。加大保障的背后,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气度。据统计,去年绍兴市涌现的见义勇为人员数量,比上年上升70%。
一座城,村村有和谐榜
绍兴市在全省首创网上爱心博物馆。鼠标轻点,在那些视频和文字下,身边的鲜活故事,总能带来最真切的感动。同样,绍兴市民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都能感受到有关风尚文明的身边人身边事。从2010年1月开始,绍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当地媒体开设《风尚绍兴》专栏,至今已推出人物典型300多个。从2011年开始,绍兴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成立风尚文明微宣讲团,将动漫作品《少年师爷》送到央视和国外播放,推出各类道德模范活动:上虞市的“中国信义文化节”,诸暨的草根模范评选,绍兴县设立“文明幸福水乡人”行为规范……近日,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举措之一,绍兴市正在制定有关扶助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实施细则。
这是一个村村都有和谐榜的城市。记者看到,柯桥街道瓜渚湖社区的“和谐榜”,宣传村民的喜事、好事;齐贤镇文化慈善超市,展示着邻里和睦、乐善好施的风貌;绍兴县莲花落剧团,不时在各村文化广场,演出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故事……“和谐榜在绍兴的设立和推行,使农村的社会风气、村容村貌、邻里家庭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互助互爱的氛围日益浓厚,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汪俊昌如是评价。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好学敬业,开放包容,健康爱美。”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永杰向我们诠释绍兴推崇的风尚文明“20字方针”。
近年来,投资绝对值全省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风尚文明,在绍兴汇聚成科学发展的正能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藏在社会的风尚文明之中,植根在百姓的善良心田之间。诗画绍兴,需要‘最美精神’的不断激励。”张金如这样总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