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1月26日讯
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美誉的浙江,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千百年的农事劳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精湛独特的农耕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民俗,积淀了一大批农业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但是,在当下现代设施装备、现代耕作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唱主角的现代农业时代,这些传统文化还有用武之地么?
在展示宣传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精品农业的各种成果的本次农博会上,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传统农耕文化仍是最吸引眼球,最受宠的东西。在新农都会展中心,笔者看到,在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展区,人气指数绝不亚于展示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型农业装备等高新农业的区域。
为展示源远流长的浙江农业文化,今年农博会在中心展区设立了农业文化宣传展示区块,省农业厅专门收集了我省地道的农耕文化。从稻香、丝柔、茶韵、竹息、鱼魂、医道六个方面,以现场演示、观众互动的方式,打造了一场好看、好玩、好吃并重的农业文化盛宴,成为本届农博会的一大亮点。
尝一尝新鲜出炉的年糕,品一口荞麦酿造的土酒,来一杯香气馥郁的佛茶;亲自动手剥一剥光洁如玉的丝绵,自己上阵造一张竹制的宣纸,并现场观摩鱼拓表演和中药材切片技艺……现场农业文化氛围浓郁,吸引了众多观众。
不仅能看,观众还可以参与互动,亲身体验。不少观众品尝热腾腾的年糕、喝到香气扑鼻的佛茶、浓香的荞麦酿造烧酒之后,还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剥丝绵,打年糕。
许多现代农业企业也将自己的包装设计、加工工艺、产品品质都打上传统文化的印记。龙井茶、超级稻、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产品无处不体现出其历史的厚重。金子火腿股份公司还将自己的宣传册设计成了古典的书籍形状,从文化角度解读火腿源远流长的历史,仿佛告诉人们他们卖的不是火腿,而是那段记录民间智慧的故事。
笔者发现,除了文化展区,其他展区也纷纷打起“文化牌”。如省农办展区把“山寨春晚”搬到了农博会现场,让观众在展位前就领略庆元县月山村的民俗风情;省水利厅建起了时光渠道和灌溉文化墙,让人们在须臾间就能了解我省水利建设历程和灌溉节水知识;同时,省供销社展区的茶道茶艺表演、丽水展区的畲族舞蹈表演,也让不少人流连忘返。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