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小梅(化名)的工艺设计小店开张了。身高不到1.4米的小梅也当起了老板,成为亲戚朋友中的一大新闻,大家纷纷打来电话祝贺。对此,小梅总是不忘说上一句——“如果没有老东家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小梅所说的老东家,就是浦江兴通工艺品有限公司。今年26岁的小梅是个不幸的人,因患有侏儒症,2006年职高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不是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就是招聘方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
“兴通公司最近在招工艺设计师,你要不要去试试?”听到朋友的建议,小梅打起了退堂鼓,“我这样的身体,再加上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人家肯定不要我。”小梅坦承,她已经害怕被别人拒绝。在朋友的再三鼓动下,才决定一试。
“你今天回去先准备一下吧,明天可以来上班了。”面试官是“兴通”公司的董事长张淑娟,她在简单询问后,马上答应小梅给她上班机会。“可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做工艺设计。”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喜事,小梅有点不敢相信。张淑娟笑了笑说:“没事,不会可以学,你们年轻人学东西快。”
让小梅没想到的是,“兴通”公司不仅为她打开了一扇门,还给了她一个成长的舞台。刚入职时,公司就安排了一名老员工,帮她从零开始学习;每年,公司还出钱让小梅去参加技术培训……随着技术越来越娴熟,小梅每年的收入有三四万元。“这6年来,公司给我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让我增加了自信,让我懂得残疾人也可以干出一份事业来。”小梅感激地说。
在“兴通”公司,小梅并不是唯一的幸运儿。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都在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已达45名。
“我知道残疾人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就业方面遭受的痛苦,所以只要能帮助残疾人的事,我一定会努力去做。”公司董事长张淑娟幼年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腿部肌肉萎缩,走路很费劲。以前,她去面试花边厂的设计工作时,被对方以“残疾人不适合”为由拒绝录取;在一家厂里做了6年临时工提出转正申请时,工厂领导又宣称“厂里不招残疾人”,彻底打碎了她的梦想。“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摆在残疾人面前的机会,要比一般人少得多。”张淑娟说。
18年前,张淑娟借了300元钱,与朋友合办浦江县联谊花边厂,从那时起,她就打定主意,将来如有机会,一定要帮扶残疾人。
有一次在杭坪镇谈生意时,张淑娟发现有一户人家,一家3口都是残疾人,住在土坯房内,风呼呼地从破旧的窗户漏进来。她上门主动询问他们要不要做来料加工,“材料和成品我会派人送的,你们只要负责做产品就行了”。盲人阿婆听了张淑娟的话,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劲地点头。回去后,张淑娟又帮他们去县残联办理残保证,每人每月60元的助残金,加上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来料加工收入,这个原本风雨飘摇的家增添了安定和温暖。
现在,该公司在浦江各乡村广设来料加工点,且有意让残疾人来加工。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辐射、带动,间接安置2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每年,公司还会帮助一批遇到困难的残疾人,帮扶他们渡过难关。最近,听说仙华街道有一户人家,父亲患智障,儿子患小儿麻痹症,唯一的劳动力——母亲却出车祸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张淑娟又以“兴通”公司的名义送去了残疾车等物品。
“唯有感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现在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就要回报社会,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朋友能够自食其力。”张淑娟当初的承诺,如今已经成为公司行善准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温暖阳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