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艘装载着6万吨澳大利亚小麦的巨轮停泊在舟山港,仅用了46小时就全部接卸入仓,进入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省中转粮库主任夏康龙说:“这在前几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记得,2004年上半年,从宁波港接卸中转两条外轮共计10万吨小麦,单从外轮抵港到大轮卸货完毕,就历时82天。
在舟山,一条全封闭的运输线从海岸一直蜿蜒到粮库,散装粮食可直接从码头船舱输送到筒库内,又可从筒库直接输送到码头装船,并自动完成计量,同时配有汽车散粮发放系统和自动打包设备。这是舟山粮库的真实写照,也代表了浙江粮库的水平。
我省储备粮管理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接卸速度的提高,更有众多全国首创的举措:从建设现代仓储物流到引领粮食仓储信息化,从扩大仓储容量到探索绿色储粮……先进的中转仓储技术将粮食损耗降到了千分之二,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在衢州,省级粮食储备库整仓充氮杀虫试验取得成功,实现了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科学储粮。
“坚持将粮食工作融入到‘三农’工作中去谋划,是保障浙江储备粮本地来源最重要的抓手。”浙江省储备粮管理公司董事长毛利豪告诉记者:“浙江种粮人少,要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调动粮农积极性,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扶粮惠粮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我省种粮农民头上。”
去年,浙江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在全国首创“订单粮食管理信息系统”,集订单管理、粮食收购、数据输出、奖励发放、信息查询等于一体,成功实现省级订单粮食的合同签订、收购、核算等一条龙服务。2012年与金融机构联手发放粮食订单奖励和收购资金近4.72亿元,惠及18个县市、232个乡镇的36328户粮农。这一举措极大方便了粮农,激发了粮农的种粮积极性。
“浙江粮仓”关系全省人民的民生大计。浙江省储备粮管理公司下属6个省级粮食储备库,已成为我省实行粮食储备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市场调控的有效载体。无论是2008年我省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还是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集中购粮风波……面对突发事件,依托储备粮这个强大后盾,我省粮食市场波澜不惊。
面对浙江人多粮少的现状,省粮食局主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导支持省内各类企业深入主产区建立粮食采购、加工、储存和种植基地,与黑龙江、江西、山东等12个粮食主产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目前已建立各类粮源基地300万亩。浙江省储备粮管理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准确把握国际市场粮食行情发展趋势,在价格相对低点,及时组织采购,大大降低了入库粮食的成本。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现代粮食仓储物流在储备粮管理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舟山粮库越来越显现出其强大的物流中转功能,已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连接国际的重要粮食物流中转节点,为服务粮食行业发展和确保浙江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除了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浙江省储备粮管理公司还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地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去年,5个已建成使用的所属库均被国家粮食局评定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一座粮仓安一方天下,浙江储粮人践行“用手更用心”的企业精神,在实践科学储粮中攻坚克难,铸就了他们为国储粮、责重如山的信念和求真务实、共创和谐的品格,保障了我省的粮食安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