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安江苯酚污染和苕溪水污染事件还记忆犹新,当时就有很多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给这些水源附近都装上“探头”,是否我们的应对能更加迅速?
现在,这个假设已经成了照进现实的阳光——
昨天,省环保厅举行了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工作验收会,全省在81个饮用水源地建设了88个自动站,这些自动站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运行。
自动站就好像一个智能“探头”,它能监测这些水源地的水质质量,如果发生水质恶化,会立即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管理人员,而环境监察人员也会第一时间根据情况采取相应预案。
每个水源,都有量身定制的“个性指标”
也许大家还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咱们就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杭州的九溪水厂也设立了一个水质监测自动站,而且还是整个系统中监测指标最多、最全的超级站。
这个站点就建在取水口附近,从远处看是一座普通的小房子,但里面可大有玄机,一共安装了9台不同类别的大型仪器柜。自动站如何工作?顾名思义,基本上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如图)——每隔4个小时,水泵先把要监测的水抽上来,接着送进小房子里一排一人多高的分析仪里进行分析,由于每条河流或者湖泊水库的情况都不一样,监测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比如九溪水厂的自动站需要分析的指标除了PH值、溶解氧、水温、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指标外,还有藻类、急性毒性、重金属(铁、锰、铬、铅、镉)、有机物等“个性指标”。
所谓“个性指标”是根据这条河流或者水库湖泊在往年通常会超标的一些指标来确立的。
每个指标都有一个报警值,比如高锰酸盐指数的报警值是6毫克/升,氨氮的报警值是1毫克/升。如果自动站分析出来的结果超过了报警值,就会自动向工作人员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工作人员可以立即再采水样进行分析。如果确认发生了异常情况,环境监察部门马上会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
两年建成88个自动站,为了让大家喝上“放心水”
一个短信,就能预警。为什么要建设这套系统?
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邵卫伟说,浙江省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提出于2010年,在省环保厅牵头下建设,是浙江省政府2012年十方面实事之一。“以前,水质出现异常的话,一般是通过环保巡查、群众举报来发现的,受限很多。如果水质出现波动了,往往不能及时捕捉,存在安全隐患。”
而这次包括杭州九溪水厂在内,这套遍布全省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分布在全省81个饮用水源地(我省现有县级以上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8个,其中在用92个,备用及在建的16个),一共建设了88个自动站,能够分别监测和预警21个市级饮用水源和60个县级饮用水源的水质质量,其中有固定站71套、浮标站17套,基本上覆盖了全省县以上主要饮用水源地。
这套系统还有一个“大脑”,就是中心管理控制系统,不仅能管控81个水源地水质,而且还能实现基于主干网的省、市、县三级数据审核上报,在紧急情况下发出预警。
邵卫伟认为,如果能早一点用上自动监测设备,像苕溪水污染这样的突发事件就能及早监测预警了。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茜说,2012年底前我省将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划定;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清理,完成保护区标志牌和界桩的设置;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真正让全省人民都喝上干净的水。
斑马鱼、发光细菌,也成了“水卫士”
这套系统很专业,共有藻类、生物毒性及有机物在内的40多项指标,是全国监测因子最为齐全的水质监测系统。
咱们不可能一一解读,那就来说点有趣的。
我省对水源地水质的监测还有一项指标,叫生物毒性,这个指标却不是用仪器分析的,而是用斑马鱼或者发光细菌来监测的。
做这种测试时,会选用身体微小、感应灵敏的青鳉鱼和斑马鱼放入所取水样中,以它们活动和生命迹象的变化来判断水体是否存在毒性。为使数据更加可信,8条鱼被分为两组,分放在两套不同的水样里进行试验,每3个月更换一次小鱼。如果水质出现变化,这些小鱼将会浮上水面,出现类似缺氧的症状。
而费氏狐菌则是一种极为敏感的发光细菌,当遇到有毒水体时,光亮度会迅速减弱。用这种方法观测水质变化更直观,不过目前在省内还没有完全推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