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常山11月29日电
主题:加快发展绿色产业
地点: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
人员:县林业、农业局专家,乡村干部,村民
“茶籽树,开白花,风吹霜打都不怕。蜜儿甜,果儿大,榨出油儿顶呱呱。”眼下,被称为“中国油茶之乡”的常山油茶丰收了。十八大代表俞佳友来到新昌乡,与村民共议十八大精神,谋划绿色发展新路子。
黄塘村低收入农户集中,去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这个村也是茶油大村,种有油茶4540亩,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加快改造低产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嘿哟哟……”油坊里传来人们的吆喝声,木制大碾盘嘎吱吱地转着,滴滴茶油流淌,香气四溢。“今年我们迎来了50年一遇的丰收年,全乡产油80万斤,比去年翻一番。”怡静农产品合作社的刘新智向我们报喜。
“山茶油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绿色油库。山上建‘油库’,把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发展油茶产业,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油坊里,俞佳友和村民们面对面交流。
虽然今年茶油产量倍增,但由于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担心市场前景,出现相互压价的现象,每斤油茶的价格比去年低了10多元钱。“我们是在亏本贱卖,收得越多,亏得越大。”油农朱章春不无忧虑地说。
顿时,如何让生态茶油卖出好价格,做到丰产又丰收,成了油农最热烈的讨论话题。
“生态茶油出现卖难,主要是没有形成名牌。”常山县林业局副局长周丽丽建议,想打开市场,必须要创品牌、打响知名度,加大营销推广力度,使优质体现优价。县农业局副局长李国泰说,目前农产品的经营和销售模式仍显粗放,只有发展深加工,才能提高附加值。
听了专家的发言,俞佳友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发展茶油产业,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十八大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如今,扩大种植面积、建造精品林是当地力推的工作,通过增产提质,促进农民增收。油茶种植大户余木睛今年流转300亩土地,改造油茶精品林。他充满信心地说,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加强管理,油茶林每亩产油量可达50多斤。
登高望远,上万亩天然油茶林从谷底一直铺到山顶,清澈的钱江源水流在脚下流淌。俞佳友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绿色茶油产业符合山区生态经济发展要求,前景无限!”
当地干部反映,常山正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茶油产业化水平。目前,“东茶”、“常发”等品牌已在省内小有名气。这些企业加快延展产业链,开发了山茶油精制药品、化妆品、化工成品等10余种产品,多渠道提高附加值。
农林专家和种植户对茶油产业的前景一致看好,俞佳友也深受鼓舞:“‘三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相信政府会出台更多的惠农强农政策,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新昌乡党委书记李珍心中也有这样一幅蓝图:漫山遍野的山茶树,每亩收益有四五千元,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以此为依托,油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休闲旅游……
25万亩盛开的油茶花,寄托着常山百姓对“两富”现代化的满腔希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