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谓礼,这个在南宋品阶并不高的官员大概绝不会想到,自己日常的工作笔记,在800多年后重见天日,成为人们探究南宋政治制度、组织脉络的重要文献。(参见本报9月14日13版《武义发现国宝级文物》)。
在徐谓礼文书研讨会上,记者有幸近距离地观赏到了这份珍贵的国家级文物:它被放置在恒温、恒湿、防霉变的密闭储存柜里,虽然纸张因年代久远的缘故有些发黑,但仍然字迹清晰、纸质上乘。
徐谓礼文书,其实就是南宋官员的官阶任命状、差遣委任状、工作考核表,在当时分别叫做“告身”、“敕黄”和“印纸”。不过,我们现在见到的文书都是“录白”,也就是当年原件的抄本。它非常细致地记录了当时徐谓礼从九品升到六品的三十年仕途历程,成为宋史研究最直接的一手材料。
尽管在场的专家们来自海内外,见多识广,却依然对徐谓礼文书啧啧称奇。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为大家探究徐谓礼文书的魅力所在。
八百年来完好无损
徐谓礼文书埋于潮湿的江南地下800年,居然不烂不坏。这也让很多专家觉得不可思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解释,主要是因为文书一直都保存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如果是传世物品,必然不会保存那么完好。”
“我们在今年4月发掘清理徐谓礼夫妇墓,需要好几个人合力,借用木棍和撬棒才能将墓室上方的石板撬开。墓壁更是坚硬,需要用电钻才能钻开。”郑嘉励介绍,“徐谓礼妻子林氏的墓穴很早就被人盗过,就是因为两个墓穴中间太过坚硬,盗墓者无法穿过林氏墓穴到徐谓礼墓穴,徐谓礼的文书才能够被完好地保存在当代。”
墓穴除了坚固,还运用了高超的防腐技术。徐谓礼夫妇墓是用三合土填筑,石板密封。郑嘉励解释,三合土主要材料是熟石灰、黏土和沙子,作用与现在的混凝土相似,三合土填实后还进行了勾缝浇注,完全成了一个密封盒子,严丝合缝,防水防气防压。
文书本身也受到层层保护:文书被卷起来后先是包着宣纸,然后是一层封蜡,又贴身放置在徐谓礼墓穴里。“这一系列的保护,都让徐谓礼文书保存到800年后。”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徐谓礼文书被盗6年时间,被无数次打开给有意向的买主观赏,但至今品相依然完好。郑嘉励开玩笑地说,“对于当代造纸业来说,徐谓礼文书也有非常大的研究意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