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人在广场上跳起《快乐舞步》。王依友摄
浙江日报路桥12月2日电 方言小品、路桥大鼓、群舞、合唱……在台州路桥区近日举行的“艺彩商都”文化俱乐部会演中,18个节目的表演者均是各村村民,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与热烈的氛围相呼应的,是各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7月公布的《路桥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实施意见》中,区财政设立补助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各村文化广场、球场、休闲绿地等建设。这些场地有个方言名字——嬉戏里,即玩耍的地方。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文化服务落差有目共睹。对此,十八大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发展的力度”放在重要位置。嬉戏里,回答了农村文化在哪里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
老地方,新舞台
夜幕降临,峰江街道上陶村文化广场闪起明亮的灯光,响起欢快的乐曲。村民徐锦萍家门口,陆续走过结伴去嬉戏里的邻居们。
徐锦萍换好运动鞋,带着婆婆也出发了。村里的嬉戏里,名叫和美乡村大舞台,上百人的排舞队汇集了各年龄段的村民。夜晚有些寒冷,但广场上的热度让人心头一热。
“这里原是空地,违章搭建了很多窝棚。现在环境好了,老百姓都愿意出来活动,每晚都很热闹。”徐锦萍站在前排,不远处,她丈夫在打羽毛球,孩子在跳皮筋。
这是两年前还无法想象的场景。徐锦萍把原先的村子比作“垃圾场”,空气里也弥漫着异味。去年,这里的蓄电池产业造成上百村民血铅超标。多年来,这里是一个废旧金属拆解业重地。
当时,徐锦萍已动了搬家的念头。不过,就在发生血铅事件的同一个月,全市范围内一场以重金属污染防治为主题的环保整治,让上陶村彻底告别拆解产业,去年底,村里建起了3个生态文化公园。
更让她惊喜的,是家门口的公园里出现了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民们开始走出家门,在广场上形成了一支支小分队。在邻近的路南街道、新桥镇、蓬街镇等地,乡间文化也随着环境改善而蓬勃发展。
在生态公园里跳舞、打球,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生活细节,30岁的徐锦萍找回了儿时嬉戏的乐趣;在公园里“种”文化,这是文化设施建设的新模式。路桥区要求“文化基础设施与中心休闲绿地建设、田园式生态公园建设等其他新农村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兼顾,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创建效果”。
“对于土地资源短缺的路桥来说,这样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产出综合效用。”路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应再泉说,“广场把原来分散的村民集中在一起,成了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这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个老地方,从“垃圾场”蜕变到生态公园和大舞台,早已跳出了当初改变村貌的简单意义——生态公园吸引村民走出居室,找到了“生活在一起”的归属感,乡村呈现出新气象。
旧传统,潮文化
金清镇的嬉戏里,一支由35名村民组成的大鼓队火了。
领队徐从韡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政府大楼、晒场、码头……只要有喜庆活动,他们都是被邀请对象,到处获得掌声。76岁的他受各地之邀,在台州组建起近70支大鼓队,成了忙碌的指导员。
“草根才有活力。”徐从韡说,路桥大鼓虽然从民间戏剧衍生而来,以表现传统农业社会的丰收情景为主,但在农村和城市都有旺盛的生命力,年长者品出怀旧,年轻人感受激情。
“土得掉渣”,这是农村基层文化给人的印象。嬉戏里,虽有个通俗的名字,却在尝试回答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怎样在提升档次、充实文化内容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关注?
在徐从韡看来,农村自发的文化活动,来源于劳动和生活,其实并不“土”,关键就在表现形式。他们表演的路桥大鼓,加入了一些新潮元素——比如用大锣、大鼓等现代打击乐器代替传统的魁星锣鼓,参照西方室内乐的舞台设计,加入富有地方特色的舞狮表演。
金清镇宣传委员张敏见证了大鼓队从筹建到壮大的过程,他觉得,从之前村民的日常娱乐到如今的表演文化,大鼓的文化意义在提升。“农村文化需要不断加入时代感,通过再创造,才能成为主流。”张敏说。
新桥镇金大田村村民徐桂琴,两年前第一次听到“耕读”两字。她没料到,这个引起无数都市人田园梦想的词语,已是村民的日常生活。农活之余,他们去“同心大讲堂”听讲座,在“农家书屋”读书看报;村里有书画展、摄影比赛,还有百姓故事会……
今年,村里把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改造成“耕读堂”,将农家书屋、同心大讲堂、幼儿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托付中心集合在一起,配备空调、电脑、wifi热点等设备。
嬉戏里,源于田间地头的奇思妙想,衍生出丰富的内容。在新桥镇,有10多处文化公园正在建设,每一处都在创造特色,比如田际村主打“红色文化”,新桥居的关键词是“古朴宁静的传统文化”,叶头桥村的亮点是自行车骑行的时尚文化。
“各村根据实际确定基础设施的内容和档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原则之一。”区文广新局局长潘方地说。
小广场,大生活
在横街镇工作、生活的佳木斯人徐晓波,切身体会到嬉戏里带来的快乐。
傍晚,镇中心的安保广场上,她和10多名同事穿着统一的运动服,带领300多人跳起《快乐舞步》,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50分钟的健身操是小镇最热闹的活动。
在外来人口数量接近本地人口的横街,徐晓波没想到她从家乡带来的健身操,有如此大的号召力——3个月前,她教会了身边的同事,从办公室的5个人发展到整个公司上百人,再到广场上几百人,人数剧增使她不得不安排公司里的年轻人做“舞步使者”,分头负责每村的领操任务。
走在横街镇上,不少人都叫徐晓波“老师”,一支舞让她在这里有了“乡里乡亲”的熟悉感;更让她感动的是,每当音乐响起,本地人,外地人,大家同跳一支舞,舞步里传递着包容和友好。
和《快乐舞步》相呼应的,是蓬街镇新南村嬉戏里合唱团的歌声。合唱讲究整齐的美感,但新南村人却有另一种创意:这里有老人有小孩,音色跨度很大;成员不仅包括本村村民,还有不少周边村民和新路桥人,各声部难以固定分配。
“就是因为杂,汇集各个年龄段、各个地方的声音,歌声才有了动人的力量。”指导老师叶磊带领合唱团,从村里一直唱到镇里、区里、市里、省里,名气越来越大。
同一支舞、同一首歌,嬉戏里成为外来人口融入本地的重要渠道,文化突破了地域限制,以一种简易、低门槛的形式,向广大人群辐射,解决了农村文化服务覆盖面问题,也加速农村社会的融合,带来更宽的生活视野。
小广场蕴含生活大图景,这是嬉戏里的另一个启示。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让村庄的夜晚充满人气,也给每个人带来微妙的变化——比如徐晓波和叶磊,他们没有专业背景,却是当地的文化骨干,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比如健身操和合唱团,从嬉戏到舞台表演,普通村民也成为草根明星……
今年,路桥区由各镇、街道自行举办的文化活动就有100多场。“几乎不需要文艺下乡,村里就能搞出一台晚会。”潘方地说,“有了群众基础,农村就可以成为生活大舞台。”
- 路桥鲜莱厚道酒店老板疑似跑路 拖欠工资10多万
- 品牌引领“路桥制造”闯天下 驱动自主创新
- 欢送老兵退伍警民联欢晚会在路桥隆重举行
- 路桥区南官河生态修复 河道回春 生机盎然 风景如画
- 台州路桥区峰江千名党员捐资绿化环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