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建院65周年庆典,包括中国工程院10多位院士在内的近千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浙大一院成立于1947年11月1日,医院从建院之初的65张床位,逐步发展成为现在拥有2500张核定床位,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传染病学科、外科学(普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血液科、肾脏病中心、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14个专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它也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为传染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科室以重大传染病诊治为研究重点,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技术研究,以肝衰竭诊治为传统优势医疗项目,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方法,大大地提高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截至今年10月,已成功救治1500多例肝衰竭患者,4500多例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低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
外科学(普外科)的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和器官移植专家,在肝癌、胰腺癌、胆管癌等外科做手术和综合治疗方面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他还是我国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创造并保持国内最长存活纪录者(13年),胰肾联合移植数量名列全国前茅,创造并保持国内最长存活纪录(18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危险度大,死亡率高,老百姓称之为“血癌”,一旦患病,若没经过特殊的治疗,病人的生存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但若治疗不完善或不规范,患者家属仍会人财两空,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由浙大一院血液科主任金洁教授创建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化疗新方案的创建和推广应用》,将病人分成低危、中危、高危三大类,以区分哪些人做联合化疗,哪些人做骨髓移植,不但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过度治疗,也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需要治疗的病人身上。这项技术在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已覆盖江浙两省数十家医院,每年有3000多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受益。
庆典当天下午,浙大一院还举行了“田家园高峰论坛”,这是一次高规格的论坛,由郑树森院士、黎介寿院士、杨胜利院士以及卢世璧院士主持,作报告的不是院士,就是各大医院的院长,他们济济一堂,谈门急诊的改善与管理,聊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及预防,探讨生物芯片的临床转化,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专家郝希山:
45-49岁、65岁以上,是肿瘤发病高峰
“癌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近三十年以来,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是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主导因素,45-49岁、65岁以上是肿瘤的两大年龄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说。
郝院士通过对1981年-2000年天津市400万城市人口肿瘤发病及死亡的资料分析发现,20年间恶性肿瘤新发病人数从前10年的6万增长到后10年的8万,年平均增长3.3%;发病率由177/10万增加到245/10万,20年累计上升45.35%。
在众多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因素中,年龄结构的变化对肿瘤发病率的变化有决定作用。研究表明,平均年龄每增加1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约11.44/10万,可见,人口老龄化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
20年间,天津市男性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膀胱癌、胰腺癌、脑瘤、淋巴瘤和肾癌。其中4种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是肾癌、肺癌、大肠癌、脑瘤,其中肾癌上升幅度最大,20年累计上升111.72%。
女性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卵巢癌、宫颈癌、胰腺癌和脑瘤。其中也有4种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是胰腺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其中胰腺癌上升幅度最大,20年累计上升49.28%,呈下降趋势的有宫颈癌、食管癌、胃癌和肝癌。
预测到2010年,男性发病前3位的肿瘤为肺癌、肝癌和大肠癌,女性发病前3位的肿瘤为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
郝希山院士指出,引发癌谱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吸烟率高、膳食模式日益西化、肥胖率升高以及体力活动量日趋减少等因素。他认为,在人群中继续开展控烟活动,改善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及及早治疗相关疾病是进行肿瘤预防的关键措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肝癌专家汤钊猷:
治癌症,消灭与改造并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所所长汤钊猷教授,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从事肝癌研究,最早对小肝癌(肿块较小的肝癌)进行了系统研究,使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到60%-70%。在多年的抗癌研究中,他发现,面对癌症,光靠“消灭”远远不够,还要考虑机体“改造”。
以前,人们都认为,癌症是局部病变,是区域性病变。一旦病理学证实为癌,就千方百计用各种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等)去消灭它。这种方法确实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却不适合所有癌症患者。
汤院士说,这好比瓷器店打老鼠,如果老鼠很多,丢一个手榴弹进去,绝大多数老鼠肯定都死掉,瓷器损失当然也不小;但如果只有几个老鼠,那就不值得这样做。为此,他提出了“消灭”与“改造”并举。
“引入中医中药扶正祛邪;增强患者体质,像游泳与买菜也可作为处方;适当用一些非抗癌药物,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治疗结核病的利福平,可用来治疗肝癌等,都可以作为‘改造’机体的手段。”汤院士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胃癌专家樊代明:
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皮肤病好了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胃癌专家、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在论坛上作了有关《整合医学》的报告。
他首先举了一些病例:“有一些病人患了顽固性心律失常多年,去过很多医院,吃过很多药,怎么治都治不好。
后来去消化内科做了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心律失常就好了;还有一些皮肤病患者,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以及多型性慢性痒疹患者,久治不愈,也因进行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了。”
樊院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他说,现代医学学科日益细分,原本只有内科、外科、专科的临床医学,细分出了消化、心脏、骨科等,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三级学科。近十几二十年来,很多三级学科再次细分,如骨科又细分为脊柱、关节等。这种以分为主的发展方式确实带来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但它也给医学发展带来了阻碍。
在这种模式的医学下,患者成了一个个器官,疾病成了症状,临床成了检验,心身分离,重治疗轻预防,病人无法得到一个全面整体的治疗,就像他上面所讲的那些病人一样,如果他没有一个整合医学的概念,恐怕这些病人会一直被折磨下去。
是不是要让现在的专科医生,重新回到全科医生?樊院士说,整合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相同,但更有不同。全科医学强调的是一个医生掌握多种本领,一专多能,但这个能只是一般的能力,是建立在现有基本理论和普通实践基础上的,相当于A+B+C=和;
整合医学强调的是各种最先进知识理论和最有效实践经验有机的科学的整合,相当于A×B×C=积,前者是数的增加,系常人能为;而后者是质的飞跃,需能人所负。
说通俗一点,好比专科医生A会擦浓的红药水,专科医生B会擦浓的蓝药水,而相当于全科医生的C既会擦红药水,也会擦蓝药水,但他所擦的红和蓝的药水都要比A和B医生的淡一些。整合医学的D医生则是将A和B医生擦的浓的红药水和蓝药水加以整合,成为既浓又兼有红蓝两种药水功能或作用的绿药水,即“绿出于红蓝而胜于红蓝”。
樊院士还说,医学从合到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分不是不好,只能到一定程度。分得太细、分得太散,容易出现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医学需要整合,整合就是还器官为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到临床,从药师到医师,身心并重、医护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并重。
- 周廉院士:是院士也是病人 肝移植让我“重生”
- 台州32家县级医院完成综合改革 实现药品零差价
- 霸占医院抢救病房垄断哄抬物价 瑞安黑恶团伙被判刑
- 浙大附属一院65周年庆典大会 22位医生获终身教授
- 浙一医院完成镜面人肝脏移植手术 堪称全球首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