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省的金华等地价格部门对部分家用电器商场进行了明码标价巡查,发现“买多少送多少”、“惊爆价”,原来都是“虚晃一枪”,提醒消费者谨防上当受骗。(11月27日《天天商报》)
对于“惊爆价”,经常逛超市的消费者估计已有心理免疫力了,或者说已经熟视无睹到了麻木的地步。去电器商场也好,超市也罢,每天都高挂着大红标牌的“惊爆价”,而且“惊爆价”的标牌越挂越多,一不留神便又被“惊爆”了一下。随着“惊爆价”这种促销方式的泛化,店家又从价不惊人誓不休的“惊”字上做文章,原价不断被标高,“惊爆价”的优惠幅度看上去越来越大,让顾客怦然心动。
超市卖场内的满目飘红,是否真如标价惊爆那样优惠?我看未必!有不少商品的原价被人为标高,明显高于同类商品甚至其他商家的标价,这种虚高标价下的惊爆打折其实与平时价相比根本没优惠多少,有的“惊爆价”商品的优惠价甚至比其他商店的平价还要贵。由此可见,“惊爆价”已沦为有名无实或名实不符的“虚晃价”与“噱头价”。
“惊爆价”有没有涉嫌价格欺诈?从一定程度上看,似乎没有欺诈之实,充其量是虚假信息误导消费,打了个欺诈的擦边球。虽然其原价随心所欲地胡标,但最终卖给消费者的成交价确实是打折后的实价,从交易行为来看对消费者未产生欺诈侵害。
但从广告真实性的角度来衡量,则商家已经说慌欺骗了消费者,通过虚假高标的原价扰乱和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以及是否购买的正确判断,促进了非理性消费。
广告法明文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那么,店内张贴着的“惊爆价”究竟是属于标签还是广告?根据广告传媒的标准来划分,这应当属于招贴广告一类,不属于规范化的物价标签。所以,超市内大纸片式的“惊爆价”如果原价高标,无疑是属于虚假广告,明显误导了消费者的消费判断与选择。
“惊爆价”、“超低价”、“特惠价”这些名词的使用,对于促销而言并无不妥,关键问题是“惊爆价”这个幌子的背后是否如实标了原价,虚假的原价导致“惊爆价”沦为“虚晃价”,则涉嫌欺骗与误导,有关部门应该对时下非常流行的“惊爆价”现象引起重视,对含有虚假信息的促销行为要严肃查处及时纠正。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