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景。缪声远摄
浙江日报讯 一个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正悄然铺开——近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提出,2012年全省力争盘活存量土地2万亩。到2015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力争比2010年下降28%。
土地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我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资源弥足珍贵。面对日益突出的工业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可供量的矛盾,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亩产论英雄”,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要强化质量内涵,比一比谁的质量高、谁的贡献大”,一系列决策部署随之推出,各地、各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导向、约束、评判等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产出效益。
行动凝聚共识,共识推进工作。“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成为引领我省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倒逼机制,逼出土地有效利用新路子
一方面,工业用地需求量大、用地紧缺;另一方面,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等粗放用地行为屡见不鲜。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建立健全“倒逼机制”是不二选择。
作为经济强县、资源小县、用地大县,绍兴县深谙此道。他们眼睛向内,祭出“五招”,盘活存量变增量:强化“保证金”制,将项目开竣工进度直接与保证金返还挂钩,未按期开竣工的相应扣减保证金;强化“三挂钩”制,存量土地盘活情况分别与镇街新增用地指标分配、企业参拍经营性用地资格、企业新增用地工业项目落户申请挂钩;强化跟踪督查制,对各镇街、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实时督查;强化媒体公告制,适时在媒体上曝光公告一些亩产税收较低、长期闲置土地的企业;强化综合奖惩制,每季对企业亩均税收、亩均销售进行排名公示,排名情况与年度各项优惠激励政策直接挂钩;同时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做到该征的土地闲置费及时足额收取,该收回的闲置土地依法收回。去年,绍兴县在袍江开发区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试点当年就实现挖潜盘活土地2150亩,预计两年内可累计挖潜3850亩、5年累计挖潜6700亩。
德清县则围绕“四个一批”,即消化利用一批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处置一批闲置土地、挖掘一批工业企业存量土地、盘活一批低效利用土地,加大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力度,2009—2011年,全县累计盘活存量工业建设用地2989亩,相当于三个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7%。该县华元汽轮通过盘活18.6亩存量土地引进一家企业,2011年上缴税金1811万元,亩均97.4万元。
安吉县对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逾期不开发建设,甚至长期闲置的土地,通过收取闲置费、督促开工、协议收回、无偿收回、公开出让等方式予以处置。2011年全县共搬迁盘活工业用地39宗,共1081亩,还计划自2012年起,5年内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0亩。
青田县采用以商招商、定点引商等方式,先后完成对闲置厂房万维丝、小宠星服饰等多家企业的引资;对巨日鞋业、千百情鞋业等因规划调整、政策处理等原因造成土地供而未用的企业进行劝退,劝退工业企业20家,处置工业用地面积625亩。2006年以来,该县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
“倒逼”,逼出土地有效利用的新路子。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也对严格依法处置闲置土地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将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纳入各级政府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并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对闲置土地处置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相应核减下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激励机制,牵住工业科学发展牛鼻子
提高土地“含金量”的过程,也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如何完善激励机制,牵住工业科学发展“牛鼻子”,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朝着质量效益型方向真转、快转、持续转?各地在冷静思考,也在大胆创新。
绍兴市率先在全省探索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出台《关于促进绍兴市区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同时,近三年共为51家工业企业办理了增加建筑面积处置手续,可增加建筑面积414851平方米,按容积率1.0测算,可节约土地面积622亩。
永康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改造低效厂房提高土地集约水平的实施意见》,在满足城市规划、消防、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等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将原单层(简易)厂房改建为多层现代化厂房或对老厂区进行全面改造,有效增加生产建筑面积。该政策出台后,企业二次创业热情高涨,仅古山镇就收到单个企业改造申请32份,拟改造面积5.74万平方米,预计可新增投资1.9亿。据估算,老旧厂房改造可新增2—4倍的发展空间。
义乌市则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分类供地、两阶段出让”的方法。对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是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集群发展的传统优势工业项目,采用“一企一策”挂牌方式出让;积极引导特色工业项目竞争性发展;加快培育“孵化”小微型工业企业,采用“先租后售”或“一次性招标(拍卖)”方式出让。
此外,定海区引导并帮助企业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利用企业内部空间整合提升厂区生产空间,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据统计,2011年7月至今,有12家企业未向政府申请新增土地,利用原厂区土地翻扩建厂房及附属用房,确保企业生产生活需要。路桥区也积极引导企业实施“零地技改”,四年来全区实施技改的企业有100余家,增加工业性厂房4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了约600亩土地。
省政府《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更是推出一揽子政策:鼓励开展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鼓励企业搬迁改造;鼓励企业就地转型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各地“集中收储”工业用地;鼓励省内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企业“走出去”……
服务机制,撑起企业转型升级腰杆子
“亩产论英雄”,考量着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
嘉善县强化“零增地”招商意识,该县姚庄镇以优质服务吸引“工业之母”——精密机械企业入驻,通过精耕细作式的招商引资及保姆服务式的产业培育,上半年已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厂房4.02万平方米,成功嫁接了长谷川精密机床、宇钻精密机械、嘉熙光电设备等6家企业,其中5家企业已经投产,这些企业的总投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个头不大、产能巨大”的精密机械产业在姚庄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用地面积仅12亩的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5000多万元,亩均近500万元。
富阳市积极探索“规划管控、计划管理、全程监管、综合评价”的用地机制,每季度公布由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单位能耗税收、单位排放税收四大排行榜构成的“亩产论英雄”榜单,并将25个乡镇(街道)与工业企业一起接受考评,激发其挖潜增效、盘活存量土地的内在动力。一些用地少、产值高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如富生电器利用地下室空间和给厂房加层,先后完成8个“零增地”技改项目,成为省内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典范,今年有望实现亩产销售2000多万元。该公司正在新建的高效感应电机及生产线项目,新增用地仅150亩,容积率达1.4,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27亿元。
长兴县实施“五百行动”,抓好以百亿投入为目标的百项新建、百项技改、百项投产、百项节能项目,使工业性投入进一步向新型电池、现代纺织、特色机电三大产业集聚。以新型电池为例,经过两次的整治,全县蓄电池企业从原来的225家减少到目前的15家,产值却增长了10.5倍,税收增长了6倍。
而省级层面,则已组建了由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参加的省“腾笼换鸟”工作协调小组,并要求各市、县(市、区)也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强化联动执法,建立健全集约促转型的共同责任和联动推进机制。此外,还要求制订配套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深化以“四减少”(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现行各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提高服务效率,完善盘活存量、亩产税收等与财政奖励、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钱江潮起海天阔,风劲帆满正远航。浙江工业,许自己一个瑰丽的未来。
- 投资、出口等多项指标向好 浙江工业生产稳步回升
- 浙江成国家工业设计师职称评定试点省份
- 台州三门核电站跻身首批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 浙江省经信委要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
- 浙江试点建设工业强县 台州温岭榜上有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