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朱卫国摄
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 每天骑电动车下班回家路上,杭州的朱先生路过中山北路,总会在北海假日酒店边上的报刊亭停下为电动车充次电,确保能顺利开回家。
掏出一枚1元钱硬币,朱先生投进了报刊亭上装的一个箱式挂壁快速充电箱里,他告诉记者,这1元钱充10分钟电,能让电动车多开大约4公里左右。“年纪大了,如果电动车突然没电,根本推不回家。”今年50多岁的朱先生说,这种电动车快速充电站,让骑电动车的人感到很方便。
随着电动车逐渐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电瓶容量有限而导致没电“罢工”的尴尬现象也越来越多,不少企业盯上了快速充电这块商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杭城有这种电动车快速充电箱上万台,而根据记者的调查,每台机器月均收入可以在百元以上,不少装了它的商家都说挺受市民欢迎。
1元充电10分钟,电费等成本不到2毛
在杭州体育场路上的一家小卖部门口,老板包女士每天开门后都不忘先把墙上挂着的电动车快速充电箱通上电。尽管不是小卖部的主要业务,但是这台充电站设备已经成为小店不可缺少的部分。
“尤其是下班的时候,不少人路过会给电动车充下电,一般充1~3块钱左右。”包女士说,去年,这台充电箱的生产厂商上门来谈合作,对方提供机器并安装,而包女士负责场地、电费和日常管理维护,收益五五分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包女士在自家小卖部门口装了一台。
“收益比想象中的要好。”包女士说,一年多过去了,目前每天都平均有10辆车会来充电,厂商来开箱点算收入,每个月都有一百多元,相当于给小卖部增加了数十元的额外收入。
事实上,别小看这1元钱充10分钟的小生意,其实这业务的利润十分惊人。作为杭州最早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之一,杭州旭能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沈树金告诉记者,按照理论测算,一台功率为500W的双路快速充电箱,按1元/度的电价计算,投1元钱充电10分钟的电费不到1角钱,算上机器的运营成本,利润在80%左右。
另外一家较早进入该行业的厂商,杭州得康蓄电池修复仪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林小姐也给记者算了一下,充电10分钟的电费大致在1角到1角2。看似仅仅1元的生意,运营成本仅2毛钱左右。
买断机器大半年就回本,骑车人候车带来额外生意
在屏风街上的一家平价水果店门口,也装着一台电动车快速充电箱。老板王先生告诉记者,每天都有10来个人来充电。自从多了这个快速充电器,王先生的水果店每个月电费涨了50来块,而拿到的分成,让王先生一个月能净赚100元。
除了每个月这1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老王更看重的是来充电的路人往往还能照顾小店生意。“投1块钱,充电10分钟,2块就是20分钟,等待的时间里顺便买点水果,或者买瓶饮料买包烟什么的。”老王乐呵呵地说,增加了这个便民服务后,带来了更多的人流量和人气,隐性提升的销售额更可观。
据了解,目前分成合作的模式,是这种快速充电站的主要合作方式。不过,也有不少店家尝到甜头后开始选择直接买断机器,增加自己的收益。
绍兴路上德一家维修电动车的店铺,门口装了两台快速充电箱,其中一台是之前分成模式装的,另外一台是今年年初直接买断机器装的。老板林先生告诉记者,一台机器的售价为800元,刨去电费后每个月的利润大约180元左右,5个月就回本了。记者调查后发现,许多选择直接购买机器的商家,都表示6~8个月左右就能收回成本了。
杭城已有超万台充电箱小行业仍有扩张空间
从一两年前的新鲜事物,到如今在杭城街头随处可见,不少市民都有一个疑问:这电动车快速充电箱,是不是发展得太快而过于饱和了?
根据杭州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结果显示,快速充电站行业这两年发展突飞猛进,目前杭州已有十多家企业从事该项目,仅仅杭州市区就有上万台快速充电箱遍布大街小巷。
“尽管看似数量挺多,但不代表这个行业已经过饱和了。”沈树金说,跟快速充电站数量相比,杭州电动车的保有量已达到160~180万辆,快速充电站的比重仍不高。同时,充电箱的使用年限一般在2~3年,这也意味着每年都有大约3000台机器需要更新。
事实上,还有更多市场在向这些民营企业招手。杭州得康蓄电池修复仪有限公司2011年就与中国邮政达成了合作,在杭州的邮政报刊亭安装电动车充电箱。而截止到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这个合作项目已有约50万投币量。
同时,依托浙江企业在电动自行车制造和销售方面在全国的优势,不少企业都已向全国推广,市场蛋糕更大。
记者手记
三无产品多 呼唤行业标准
街边并不起眼的小玩意,却是一桩毛利极高的好生意。不过,暴利往往夹杂着不规矩的“抢食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不少地方都发现,很多挂在墙上的电动车快速充电箱,上面除了宣传标语外,找不到任何关于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等任何标识,完全就是一个“三无”产品。这些产品大多出自一些小作坊,生产极不规范。
与此形成关联的是,不少市民都有过一些无奈的经历:同样是1元钱,在一些“三无”充电站上充电后的行驶距离,与在正规厂商的充电箱上充电后的行驶距离相比,“缩水”了不少;在一些充电站上充电后,电动车的电瓶似乎越来越不“给力”了,甚至直接报废了……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些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是车况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但还是凸显了这个狂飙发展的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质监等相关部门也还没有出台相关标准,这也导致了很多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后,投诉和裁定无门。业内人士也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牵头成立行业协会,并制定一些标准,来规范行业和市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