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18支志愿者队伍在瓯海梧田街道为居民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志愿者“海蝎子”摄
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 12月5日是第27个国际志愿者日。每年的这天,志愿者们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以服务他人来庆贺节日。今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社区。
12月5日下午,由嘉兴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志愿行动你我他·幸福社区靠大家”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瓯海梧田街道社区广场拉开序幕。活动现场,18支志愿队伍为居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便民服务,另有5支志愿者队伍分别与市区5个社区结对,携手推进“青少年幸福社区”创建工作。
探索——
社区+社团+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
12月5日,阳光煦煦撒满广场,居民们熙熙攘攘,“红马甲”忙碌地穿梭其中。家住梧埏街社区的张妈妈,领着两个孩子在免费理发的摊位上排队,她笑说:“今天暖和,正适合理发。”67岁的老人李秋霞,对手扎的丝纺花特别感兴趣,在志愿者手把手地教授下,她扎成了一束漂亮的紫色郁金香。“请你帮我拍张照吧。”她叫住一位身穿红马甲的摄影师,捧着花,对着镜头留下一脸灿烂的笑容……
随着志愿服务日益深入社区,服务项目逐渐丰富,社会各类公益团体、青年社团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中国目前有社区志愿者组织近30万个,在册社区志愿者3000多万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超过5000多万人次。
在创建“幸福社区”的大背景下,今年10月份,团市委提出了创建全市青少年幸福社区,完善全市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要求,到2013年初,全市788个城乡社区将全部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在城乡社区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氛围。目前全市已有19个志愿者团队与市区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
调查——
社区社团联姻,成效与问题并存
南瓯景园17号楼是一幢廉租房,住在这幢楼里的孩子们,由于家境贫寒,没办法请家教辅导功课,也无法报名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今年5月份,一群身穿红马甲的“良师益友”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状况。
“良师益友”是梧埏街社区“幸福青年家园”志愿服务站的十大服务项目之一。今年5月份,该社区成立了以提供社区志愿服务为主旨的“幸福青年家园”。“我们专门腾出了2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志愿服务固定场所,并针对社区居民开展了十个大项、近百个小项的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达2328人。”短短6个多月,一个社区的“一十百千”幸福工程已初显成效,社区书记吴建伟在介绍时颇感自豪。12月5日下午,该社区还与温州法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了结对。同样的服务模式,在市区其他社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这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我们有场地,有想法,缺的是人,”梧埏街社区团工委书记谷建胜坦言,“与社团结对后,如果没有形成长期的机制,没有固定时间,仍靠不定期组织活动,这样难免流于形式。在人员和时间上面,还需要结对单位多多配合、支持。”
与梧埏街社区相比,黎明西路社区与志愿者团体结对后显现的问题则更棘手。
黎明西路社区以退休、居家老人居多,对医疗服务需求旺盛。今年6月份,该社区开始与温州市药学服务大队合作开展医疗方面的志愿服务,并与12月5日正式结对。
作为一个老社区,黎明西路社区在硬件上有先天不足:一是无法辟出专门的场地作为固定服务场所;二是黎明西路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也常常困扰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这两个问题,使得即使结对,志愿团体所能提供的,仍然是一种“游击式”的服务方式。
“作为一个医疗服务项目,需要一定的服务时间,如果没办法常驻,那么实际效果和结对的预期效果必定会有一个落差”。该社区工作人员坦言。
思索——
志愿服务进社区,如何走得更远?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要创建幸福温州,首先,要从创建幸福社区开始,志愿服务进社区,是个良好方式。如今,在热闹之下,仍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社区服务如何能落到实处?社区和社团的结合,如何才能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常态化、常规化能否落到实处,是社区志愿服务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梧埏街社区“幸福青年家园”的成功,首先在于他们有固定的场所。谷建胜说:“有了固定的场所,才能有固定的、常态性的服务活动,居民需要时才知道什么时候、去哪里找你。志愿者和居民间有沟通,才能将服务落到实处。”
志愿服务,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有场所没有人,同样是巧妇难为。“幸福青年家园”通过努力,吸引、打造了10支志愿者团队,这样就保证了服务的常规性。
但目前,市区的大部分社区并没有培养自己的社区志愿力量。换言之,如果全市788个社区全部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那么大部分的社区志愿服务主要依靠目前在市志协注册的这150多支队伍,那么必然会发生“一女嫁二夫”、“多夫”的情况。这不仅对志愿者团体来说“压力山大”,也未改变此前志愿活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性质。
此外,788个社区条件各异,社会团体之间强弱有别、专攻不同。在分配上如何协调好这之间的差异,做到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资源合理利用,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不可马虎。
随着社区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要求也会提升。理发、量血压、安全宣传等常规志愿服务,已不再能满足居民要求,课外辅导、法律咨询、兴趣培训等实用性、专业性的服务项目则更受青睐。而要提供这些服务,如果社团、志愿者没有进一步的自我提升,那么只能是“蜻蜓点水”,自然也无法长久。
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自然是当前社会形态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是这条路该怎么走才能走得更远,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
- 良渚文化村拍了杭州第一支社区MV 演员几乎都是业主
- 便民服务中心:居民不出社区村民不出村 享金融服务
- 萧山公安通报金家浜社区出租房爆炸调查结果
- 上虞市社区在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家庭
- 上虞市社区在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家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