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7日讯 课改之下,如何进行课程设置?背靠名校的附中,该怎样与大学衔接?
昨天,全国附中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清华附中、复旦附中等30多位全国附中校长参加。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主办。
清华附中:
选修课背后有支大学团队
2007年,北京开始课改。清华大学附中以“大学预科班设置”的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体育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与大学共同开设”。
核心课程为国家级课程,进行分层教学,从基础、拓展到研究类。如物理课,既有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课;也有设在周二与周三下午的拓展课,由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执教;还有小范围的周末研究课,10名学生跟随大学老师,做物理科研。
此外,还有综合课程、领导力课程以及学生自创课程。综合课程共分3块,科目设置“弱化学科界限,而以问题为界设置。”清华大学附中副校长杜毓贞介绍。
比如,《国际安全下的科学与技术》课,涉及数学物理人文等多个学科。这门课的背后,有清华教授作为专家团队。其他的综合课程,下半学期起,也会有一支大学专家的队伍。他们,或提供资源支撑,或授课或给教师培训。
在北京,高中之间也进行合作。北京4所附中,各拿出部分选修课,可供其他3校跨校选修。他们之间,还互认学分。
浙大附中:
学生可进浙大实验室学习
今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新一轮教改措施:增加选修课学分,减少必修课学分。目前,浙大附中已排好课表。
选修课分为走班和不走班两种形式。走班选修课,集中在每周2个下午。不走班选修课,为知识拓展类,如浙江省高考中的模块考放入其中。
其实,早在两年前,浙大附中便开设50余门选修课。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成绩颇丰。比如,高三学生李梦鸽的课题《数独的计数、分类与图案设计》,获第四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东部赛区一等奖并入围全球总决赛。
目前,浙江大学的实验室对浙大附中开放,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学生可前往利用。此外,浙大导师团还进入浙大附中,做报告以及与学生交流。
- 前八所重高保送生昨考试 杭二中和浙大附中进行面试
- 前八所重高保送生昨天考试,杭二中和浙大附中还进行了面试
- 杭师大附中国际课程班说明会 近600位家长问了一堆
- 杭师大附中今年将要开设“中美课程班”
- “国际高中”进驻重高 杭师大附中开办“中美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