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大附中举办2012全国附中学术交流活动,来自全国的30多位知名附中校长参加,讨论时下最热的高中课程改革,以及如何利用好大学资源。
清华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附中等学校,选修课已开设多年,较有经验。复旦附中副校长杨士军说,现在学生周一到周五,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根据兴趣选择各种选修课。其中,30%课程由复旦大学的教授直接到高中来开课,课堂教学质量挺高。
学生建立PM2.5创新实验室
杨士军说,复旦附中办于1950年,最早是复旦大学的预科班。2009年,复旦大学原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调到复旦附中当校长,自此,高中和大学的联系更紧密了。每年复旦附中毕业360人,约130人上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约70人就读世界名校,剩下的160人基本进了同济、南大、华师大等重点一本院校。
学校的选修课分为八大板块: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举个例子,科学与实验板块,有学生建立PM2.5创新实验室,监测校园PM2.5的情况,每天播报。体育与健康板块,每周四节课,喜欢篮球的玩篮球,喜欢跑步的练跑步,根据兴趣选择。
课程数量不是很多,高一现在36门选修课,其中10多门由大学教授上,教授分别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名校。
高中的不少老师也在大学任课。比如校长郑方贤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书记王德耀是复旦大学预防医学教授。附中的不少老师,也都在复旦大学进修。
高三女生讲《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女性》
清华附中的选修课,也办得不错,副校长杜毓贞介绍了高中课程的基本设置。核心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学生。此外,拓展课程、研究课程都属于选修课范畴,学生根据能力来选择。对某一方面有兴趣但没经验的学生,可选择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一般向有兴趣又有学科基础的学生开放,这类课程不少都开在清华大学。
此外,学校还开设领导力课程,比如《生涯规划》这门课的内容,已编成教材正准备出版。书里收集了不少案例和统计数据。
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自己编教材开课,前提是通过学校的考查。比如几名高三女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很感兴趣,收集资料仔细研究,向学校提交材料后通过,开了门课《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女性》,选的人也不少。
充分利用浙大资源
今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课改进一步深入推进,各高中选修课全面铺开。省教育厅发文称,课改方向是高校面向高中生开设大学选修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由此,各高中学校积极和高校联系,开出特色选修课。这次学术交流活动,给不少高中校长提供了课改的新思路。
浙大附中丁筱华副校长说,学校开了50多门选修课,接下来会积极利用浙大资源,包括师资、实验室,以及教学理念。学校在这一方面也有不少成果,比如,高三学生李梦鸽同学,在浙大教授指导下,做出课题《数独的计数、分类与图案设计》,获得第四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东部赛区一等奖,并入围全球总决赛。
都市快报 通讯员 屠晓丹 记者 张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