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绘
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 2008年,宁波大红鹰学院面向首届本科生开办了“创新创业实验班”。短短4年,该特色班的学员已申请国家专利25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08项,发表科技论文117篇,承担省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3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1项。但记者注意到,这么多专利,真正投入生产投入市场的仅4项。
一边是大学生的创造热情有增无减,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发明专利束之高阁。大学生发明专利转化率为何如此低?昨日,记者采访了大红鹰学院的师生。
创业班每人拥有两项以上专利
在前不久由市科协举办的宁波市首届“青少年科学嘉年华”展示会上,一款新型坐姿保护装置引起了家长的兴趣,几十台装置顷刻就被一“抢”而空。该坐姿保护装置的发明者就是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张驰骋。小张告诉记者,他有个小弟弟,因坐姿不正,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父母买来了坐姿矫正器,但是效果不理想。能不能发明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坐姿矫正器?就这样,经过小张半年琢磨,一台简单而实用的坐姿矫正器面世,2010年该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样的发明创造在大红鹰学院创业班有不少。既可晾晒衣裤又可晾晒鞋子的“多功能衣架”、开水倒到一定高度会自动亮灯的“彩灯杯”、能够旋转角度的“多功能风干机”……创业班的马勇强成功申请到18项国家专利。他告诉记者,班上34名同学,每个同学拥有的国家专利都在两项以上,还有很多发明正在申请专利。
108项专利投入生产的仅4项
自2008年以来,大红鹰学院创业班学生共申请国家专利250余项,获得授权的国家专利有108项。但据记者了解,真正投入市场的仅4项,其余的都藏在闺中无人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申请的专利大多属于“实用新型”类和“外观设计”类,主要是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在市场上并不十分受欢迎。
张驰骋发明的新型“坐姿矫正装置”并未受到相关企业的关注而大规模生产,马勇强的18项专利也没有一项投入生产。对此,该学院创业班课程组负责人周莹莹老师分析认为,大学生申请的专利多来源于书本和生活,在具体技术规范上与市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易造成认可度有限的尴尬状况。
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大学生拥有的专利难以投入生产,那么,还要不要鼓励、支持大学生创造发明?
对此,周莹莹老师认为,高校鼓励支持大学生创造发明,主要目的不在于将学生的创造发明投入市场,而在于点燃他们创新创造的火花,通过创造发明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周老师说,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大学生的发明创造不起眼,但他们身上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一定会在某一天绽放。
马勇强对这几年的创业班学习感受极深,他说,现在他已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生活用品有什么不太合理的地方,就会研究一番,想着要加以改进。
大学生的发明专利还成了他们实习、就业的敲门砖。张驰骋告诉记者,暑假他去一家大企业实习,企业对他的各种荣誉证书毫无兴趣,可一听说他拥有9项专利,立刻就留下了他。而已经毕业的王健杰凭着18项国家专利,被浙江一家大型企业作为技术骨干直接选进了产品研发部门。
- 宁波一大巴司机高速路上边嗑瓜子边开车 表情淡定
- 宁波一“海归”回国娶妻 “娶”回一堆债务
- 沿岸垃圾不断侵占河道 宁波王家弄河越来越窄了
- 宁波昨天最低温度零下1.3℃ 明后天小幅回暖
- 年关将至 宁波市10部门联手帮农民工讨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