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普陀12月12日电 寒冷冬天,你怎么洗澡?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问题。然而,在普陀朱家尖东沙度假村项目工地,洗澡,对50岁的安徽安庆人刘世才而言,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17时30分,满脸灰浆的刘世才走出工地,一路小跑,他要赶在天黑之前到宿舍,烧水洗澡。宿舍在工地附近的一个山腰上,是用彩钢板搭建的临时工棚。刘世才往三四十升容量的涂料桶中灌满一桶水,放入一只“热得快”烧洗澡水。
天半阴半晴,工地在开阔处,无遮无拦,海风劲吹。在工地上,刘世才搬水泥、拌石灰、粉墙,从早上8时一直干到下午5时,中午休息1个小时。这样的劳动强度,不出汗几乎不可能,洗澡是收工后的头等大事。
过了10来分钟,刘世才拔掉插头,把手伸进去试水温,水还是凉的。怎么回事?原来是“热得快”坏了。老刘顺手从抽屉里又掏出一根,他指着床下面说,“喏,已经烧坏一打了。”单薄的“热得快”经常超负荷运转,撑不了太久,一个月“报销”一个算正常,好在三五元钱就能买一根。
半个小时不到,水冒热气。天已变暗,刘世才左手拎一桶热水,右手拿着脸盆毛巾,趿着一双塑料拖鞋往厕所走。他们的“浴室”在厕所隔壁,是夏天冲凉的地方,水龙头里只有冷水。冰凉的“浴室”里,只有这桶半开的水稍热,刘世才用起来特小心。他洗澡的程序是:衣服先不脱,用脸盆接满热水洗个头,再用一盆水把身上淋湿,飞快地打上肥皂,最后用剩下的水把身上冲干净。整个过程,老刘“一气呵成”只用不到10分钟。
每次洗澡,老刘都会想起安徽老家的“澡堂子”,花上三五元钱,就能痛快地洗个热水澡。这工地上,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小浴室根本寻不着。“洗浴中心”的高档装潢,一看就让人望而却步。老刘这样烧一桶水,掐着时间洗澡的办法,在工地占据绝对“主流”。
刘世才住在工地宿舍,水电费都不用自己出。而在定海打工的安徽阜阳人朱永勤,可舍不得这么“豪放”地烧洗澡水。朱永勤租住在盐仓街道新桥头弄的一处平房里,她烧水的工具是两只炭烧空心铁皮壶。老伴从工地捡些废料木头回来,便是最好的柴火, 20来分钟一壶水就开了。
用来洗澡的话,朱永勤会烧两壶水。老房子没有浴室,她洗澡的地方在小院厕所。气味难闻还不是问题,但漏风还是难免的。所以她洗澡会选一个“大太阳”的下午,一个月洗三四次。前段时间老下雨,就一直没敢洗澡,“怕受凉感冒”。
寒冬里,刘世才、朱永勤等外来务工者洗澡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他们共同的心愿是离“温暖”近一些,再近一些。
- 第九届外来务工者节开幕 百名新宁波人获表彰
- 热心市民小心愿:想把书送给外来务工者子女
- 宁波市第九届外来务工者节 总工会发大礼包
- 椒江建起全市首个七彩小屋 外来务工者子女最爱往这跑
- 外来务工子女近距离感受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