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根(左)就培育蜂种问题向行业专家取经。郑积亮摄
浙江日报江山12月12日电
【我的梦想】有人酿酒,有人酿蜜,我希望酿造的,是比蜜更甜的美好生活。
【人物名片】刘井根,41岁,江山市双塔街道缸甫底村人,蜂农。
【我的奋斗】每天早晨,从帐篷里简陋的床铺上醒来,第一眼望见的,或是一片散布油菜的田埂,或是一座开满野花的山头,或是花团锦簇的湖区……25年来,我已习惯早早起床,追逐鲜花,追逐暖阳,追逐我的三个梦。
我是一名普通的蜂农,从18岁开始跟着村里人外出养蜂。过去,养蜂因为赚钱多,成为了村里年轻人争相学习的潮流。我也有了第一个梦——“养蜂梦”。
养蜂被称为“甜蜜的事业”,实际上却充满艰辛。那时候,因技术水平有限,2个人只能养40箱蜜蜂。七八户人家合租一个火车皮,带上一箱箱的蜜蜂、一箱箱的家当,出门“追花”,先得租个货车拉到火车站。我们几个年轻人,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四处寻,但经常是十天半个月也等不到一辆车。油菜花、槐树、荆条、椴树……足迹从南方迈到北方,日子从3月飘到10月,每年只能赶五六个花期。
长年迁徙,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家在路上,真正的家,反而成了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到了冬天,帐篷里的日子总是很难熬。如何让养蜂路上的父老乡亲过得更温暖,更踏实?我在心里又酝酿起第二个梦。有一年在湖南追蜜,发现当地都用一种小型的取暖器,向当地人请教之后,我也摸索着制作了几个取暖器,送给一起养蜂的同伴。听到大家称赞说“家里有了小太阳”,我的心里暖洋洋的。2003年,我以老家所在地的名字,办了节能取暖器厂,现在每个冬天都能销出好几百台。
习总书记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正如我们养蜂,虽然辛苦但是收获颇丰。就像今年,各种不同的蜂蜜平均下来每吨卖1万元,蜂王浆每公斤150元,养得好的蜂农,一年可以赚20来万元。
靠着自己的努力,前几年,我在城里买了房,成立了江山意利达专业合作社,有50多个社员。为方便收蜜,今年夏天,我还买了一辆越野车,几乎每天都在外头跑业务,到现在已经跑了快3万公里。
养蜂业有一句老话: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这个产业脆弱,很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今年年初阴雨绵绵,我们好多蜂农都痛失了近半的蜜蜂。近些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导致养蜂业很不稳定,大家十分盼望像投保汽车一样对养蜂业进行投保。好在江山养蜂协会给我们蜂农交了养老保险,让我以后的生活有了依靠。
去年,江山建立了国内首个蜜蜂授粉标准化示范基地,研究发现,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子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从单纯的养蜂生产向农牧结合的生态高效农业转变,是我的第三个梦。
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蜂产品越来越多元,蜜蜂的品种也在更新换代。以前,我们都在养本地的“土蜂”、“中蜂”,后来,引进了产量高且适合群养的“意蜂”,以及蜂王浆产量较高的“浆蜂”。最近是蜜蜂的繁殖期,我在山西太原办了个蜜蜂研究院,期待培育出更好的蜂种,开拓更广阔的“甜蜜世界”。
【采访手记】
“我一无所有,所以无所畏惧。”
见到刘井根时,同行的人叫他刘老板,他却摆摆手说,什么老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蜂农。
的确,你很难看出这个中年人和普通农民有什么不同。长期风餐露宿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黝黑的皮肤,老旧的棉衣,说起话来正儿八经的样子,显得很质朴。
问他:现在赚了钱,有没有想过出国旅游呢?
没有,不过我想去意大利看看,想知道那里的蜜蜂为什么产量比土蜂高,到底是怎样养出来的。
对他来讲,这些年,哪里有什么养蜂之外的生活。一有空在脑子转悠的念头,也都是和养蜂相关的。
采访路上,我们路过一个个帐篷,养蜂人的努力和执着,或许就凝结在这样风吹日晒、天寒地冻的勇气里。老刘,期盼你的第三个梦,能早日开花结果。
- 江山党员蜂农——强化党建作保障
- 永康蜂农用活蜜蜂给人看病一看15年 专家:风险太大
- 15、杨毅:带“蜂农”酿造甜蜜的新型农民
- 蜂蜜丰收无销路只能“窝”在家中 天台蜂农很发愁
- 江山蜂农:蜂蜜甜但养蜂苦 真盼能有份保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