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12日讯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探究式科普丛书》成为读者时下争论的焦点,原因无他,只因地质学硕士生纵瑞文在丛书的《变成石头的动植物化石》里揪出了一些明显的科普知识错误,比如“鱼类化石成了甲壳动物化石,动物头骨化石成了矿物质……”这让出版方如坐针毡,声明除再版时修正错误外,针对已发出的书也会出一个勘误表。
在读者的火眼金睛扫瞄下,金鹰达编著的《化石的故事》、严蓉主编的《神奇的化石》、陈小和主编的《生命交替的轮回史前生物大灭绝》等书,图片混淆、知识点张冠李戴等错误也都一一浮现。
读者忙于揪错,这让省内编辑出版相关领域图书的出版社都紧张了起来。“计量单位、专业术语、概念解释,这些都是少儿类科普书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席编辑袁丽娟回忆起自己的从业经历,“近几年,国内各大出版社都开始加大对少儿类科普书的投入力度,相关图书种类每年都在递增,出错率自然也上涨了。”
各大书城里,少儿类科普书已成为青少年和家长们的新宠。百科知识、生态环境、宇宙知识等大类,国外引进版、国内自创版等品种,书架上五颜六色的书脊,颇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但与少儿类文学相比,科普类图书的种类还是偏少,销售码洋也不高,就像此类图书只占了社里整个少儿类图书的25%。”袁丽娟认为,这是整个出版界的真实写照,“少儿类科普书能够发行超过5万册就是畅销书,许多书在第一版后就没了下文,之所以各大出版社在出书即亏损的情况下仍坚持出版,一是完善出版品种,二是出于传播知识的责任。”
众所周知,国外出版社在编写一本少儿类科普书时,往往会耗费数年功夫,周期虽长但出错率近乎于零,这也是国内出版社愿意引进它们的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国内出版社每年会对编辑考核,编辑们出书频率不得不加快,要想几年出一本书,精力投入与回报就不会成正比。
“编辑科普知识储备不足也是出错率高的原因之一。”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吴敏华说,许多出版少儿类科普书的出版社并没有相关专业的编辑,往往是由文学专业的编辑亲自操刀,“文章中明显的语句、语法错误都能校对出来,但涉及到专业知识,就会力不从心。”
透视本次中国社会出版社出错事件,科普作家奇缺也是重要原因。相比于广大的文学作家群体,拥有专业知识的科普作家数量实在少之又少。“这类作家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科学素养,还要拥有青少年通俗易懂的文笔。”袁丽娟说,许多中青年科学家都不具备这一素质,即便有暇供稿,也会被大量的科研论文所牵绊,无法全心投入写作。
不专业的编辑,繁忙的科学家,青少年本该耳熟能详的科学知识,就在这不顺畅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逐层消减,最终沦为被人揪错的对象。几位出版人都在采访中提到,编辑要从报送选题时就开始把关,在找作者和商讨内容时更要小心。而且,普通图书的三审三校对科普书并不适用。袁丽娟提倡道:“再多审一次,再多校一遍,就像我们在编写《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这本书的两年时间里,前后找了数位专家进行复审,又补充了许多内容。”
“有人揪错是好事,但请大家对出版社和编辑们宽容些,精品图书总是在逐渐修正的过程中诞生的。”几位出版人认为,随着少儿类科普图书迈过市场的初级阶段,编辑们会给读者提供更为优秀的精神食粮。
- 2012舟山社科普及周9日在普陀区顺利启动
- 2012舟山社科普及周昨启动 共建和谐精神家园
- 青田:科普知识送下乡 消防常识手中发
- 展品与展览宣传出入大 山寨“海洋科普展”忽悠人
- 去省科技馆“探梦”科普秀 来一场科学之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