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 人类的天然免疫功能,就是排斥外来的“敌人”,比如人吃了细菌超标的食物会拉肚子,病毒感染会发烧,都是自身免疫“士兵”在对抗外来入侵的反应。
因此,当一个人移植了另一个人的肝脏,也会自然而然地认定其为“敌人”,发生排斥反应。因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都会服用抗排异药物,让自己的免疫“战士”降低警惕性,接纳移植来的肝脏。
和平相处久了,能不能把这片肝脏“化敌为友”,不用吃药也能相安无事?
37岁的温州人董先生,在肝友圈中,就是这样一位“神人”。9年前肝移植以后,跟所有的移植肝友一样,吃了7年的抗排异药物。随着身体感觉越来越好,药物越减越少,2年前董先生完全停药。
昨天,他刚刚从香港旅游回来,大家向他讨教减药的经验,开朗健谈的他,也乐于分享。
9年前,董先生因肝硬化、肝癌,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院长郑树森院士为他“换肝”,手术后,郑树森院士还为他制定了抗排异药物的方案。
随后,董先生开始了康复之路。“最主要是恢复体力。我术后半年就开始跑步,逐渐发展成长跑,结识了一些病友,经常一起旅游。”
随着时间推移,几经调整药物,减药到最后,他试着停药了。“我自己感觉很好,体力状态一点都没受影响,后来到医院做检查,肝功能良好,肿瘤也没有复发。
其实,郑树森院士的肝移植团队,早在多年前,就在国内率先倡导个体化药物方案,在严密观察移植肝功能状态的同时,逐步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近10年来,已约有150例(18.9%)受者在移植术后3年开始逐渐减少抗排异药物用量,并长期保持免疫抑制剂低浓度状态,其中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仅7例(4.7%),远远低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国际平均水平。
像董先生这样完全停药的,有3位患者,在术后6年左右,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至今均未发生排斥反应。
“化敌为友”免疫耐受,是医学科学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应用,长期逐渐减量乃至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移植后的器官能有功能、健康的存活,并且不受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影响。
- 浙一活体肝移植手术向澳洲实时转播 哥哥捐肝救弟弟
- 浙一医院进行活体肝移植手术 澳洲专家全程观看
- 周廉院士:是院士也是病人 肝移植让我“重生”
- 丈夫重症肝炎生命垂危 25岁妻子不离不弃割肝救夫
- 向客人敬酒要喝掉一箱啤酒 温州烧烤店老板累垮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