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命题,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为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切实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先行探索重大责任,加快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指明了方向。
世纪之交以来,我省着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加快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建设文化强省纳入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总体战略目标之中。我省在文化惠民上办实事,在提升管理上闯新路,在加强建设上谋新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省每年文化事业费总量均稳居全国第二,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优化配置、布局合理的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格局。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跨过千亿元大关,达1056.09亿元。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目前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仅次于京沪粤,居全国第四位。我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已经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我省新闻出版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居全国第二位与第一位;电视剧产量,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位;动画片产量,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杭州市动画片产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增强我省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相比,文化投入仍然不够,地区间、城乡间投入不平衡仍然明显;文化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一些公共文化场所拥挤,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民营经济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门槛仍然过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总体上还是低小散,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化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等等。
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新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后冲刺阶段、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省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我省文化发展,增强我省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形象鲜明的文化强省。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要顺应我省发展方式进入重要转折期、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推进期、要素制约进入瓶颈凸显期的特点,大力培育公德意识、诚实守信意识、遵章守纪意识、节制意识、敬业精神、精打细算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守时惜时精神等精神文化因素,全面提升我省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为我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着力构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必须提高文化投入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但必须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加大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发展项目的力度。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省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保证文化预算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的同时,明确我省公共文化投入的重点。重点投入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实现城乡平衡、区域平衡、群体平衡,有助于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
大力增加我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我省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发挥我省人文优势,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品种、样式、载体和风格,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扩大政府采购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文化生活的权益。按照“供给项目多、供给对象广、供给模式优”的原则,以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需求表达、意见搜集和公共文化决策参与机制,改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不对称现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贯穿于“文化惠民”全过程,以民主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公平和效率。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绩效评估体系。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化、项目化、实事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公共文化发展真正成为硬任务、硬指标,成为可衡量、可检查、可考核的对象,并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着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力度。要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职责和定位,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构建公共平台等途径,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建成一批产业孵化、投融资服务、技术创新、产品制作、产品和产权交易等平台,增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通过明确发展目标,突出重点任务,找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的布局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重大工程、大项目和品牌战略。把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纳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总体布局,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抓好一批成熟度高、成长性好、具有先导性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着力培育100家重点文化企业、2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助推20家文化企业上市,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充分挖掘我省历史、民俗、海洋、生态等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众多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会展品牌与行业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以创意为中心,对文化内容进行创造性开发,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通过创意、加工、生产、消费一体化的流程创造出高品质、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精神文化产品。创造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产品和服务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表现丰富多彩的现代和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推动高新技术在报刊、出版、印刷、广播影视、舞台演艺等传统产业的运用,加快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新兴高新技术文化产业,运用数字出版、数字广播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对现有文化创意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国际顶尖级大师提供配套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人才;要建立产学研基地,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基地,完善人才的发展载体;要完善人才评价、选用、分配、奖励、流动机制,从制度层面激发人才的创意活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