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 在舟山,谈到展茅林地鸡,许多人会翘起大拇指。
眼下临近过年,普陀区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每天正忙着打包、发货对付纷至沓来的订单外,合作社理事长柴如安还忙着另一件事。
“向上头打报告,留下‘摇钱树’。”老柴口中的“摇钱树”,是几位下乡指导的科技特派员。如此大张旗鼓“打报告留人”,老柴并非头一回。
粗放养殖转型标准化 合作社初尝科技甜头
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原是一场偶然。2003年,柴如安从外地回老家发展种植业,看着偌大的一片林地,就随意放养了500只鸡,准备过年过节送送人,不想这500只放养鸡味道鲜美,被亲戚朋友一抢而空。柴如安灵光一闪:何不成立一个养殖林地鸡的合作社?两年后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
然而,几年经营下来,合作社的发展轨迹与他当初的构想背道而驰,所谓的“合作社”更像一具空壳。加入合作社的一些养殖户奔着好饲料、好销路而来,其他并不关心。“例如标准化养殖要求每天记录饲料投放量等数据,对此一些养殖户很不理解,觉得这样做没什么用。”2010年,下派到展茅的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陆光明,决定帮助柴如安走出困惑。
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合作社通过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套养模式,从节省养殖户成本入手,逐步普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2010年,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内带动农户400户,辐射区内带动农户50余户。当年,林地鸡产量比2009年增加9.37%,价格提高11.42%。示范区2000亩面积林地鸡产量为35万羽,产值2730万元,比2009年增收490万元,增幅21.87%,带动农民总增收250万元,人均增收5500元。
小小蝇蛆养大本鸡 一纸报告挽留特派员
因肉嫩味美,展茅林地鸡品牌被越来越多的食客熟知,合作社成员也从当初的11户猛增到现今的122户。合作社的壮大,让老柴认准了科技致富这条路。他心里一直考虑着如何提高鸡肉品质、降低饲料成本。
陆光明向老柴提出为合作社建蝇蛆养殖设施,并主动与驻定海北蝉的科技特派员张杰联系。可张杰驻留北蝉的时间已经到期,为此老柴向市科技局请示,才有了柴如安一纸报告挽留特派员的故事。
目前,合作社已在果树林地中建起了蝇蛆养殖设施,利用粪便微生物发酵养殖蝇蛆,再把蝇蛆添加到饲料中喂养鸡、鱼,最后将养殖蝇蛆的粪料施撒到林地中作为果树的肥料,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的良性生态系统。
采访中面露喜色的老柴透露说,目前该合作社的蝇蛆场规模已达到饲养种蝇300多万只,日产蝇蛆200公斤,可供应2万~3万只商品鸡及蛋鸡饲料添加食用。因蝇蛆富含昆虫抗菌肽,鸡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已连续三年,鸡群的成活率保持在98%左右”。
自产饲料惠农合作社再留“科技”
据老柴介绍,到年底合作社预计能卖出42万只鸡,产值至少在4500万元左右。眼下在合作社办公房旁,一座投入500多万元的饲料厂已动工。“在饲料环节,目前合作社还是向嘉兴等地公司购买为主,无论是饲料价格还是饲料安全性都很难控制。”这是今年8月6日,合作社成员张信彩在例会上反映的问题。现年50多岁的他,经营着2万羽林地鸡,搞养殖已有五六年。而他反映的,也是绝大多数养殖户呼声最高的问题。对此,老柴算过一笔账:自己产的饲料平均能比外地物流来的便宜200元/吨,按每吨25包计算,可以便宜1毛/斤。除了以优惠的价格提供饲料给社员,他还希望今后这条新的饲料产业链能辐射全市,惠及朱家尖、白泉等各乡村。“年底了,陆组长他们的驻期也到了。但我怎么也要想办法再留他们一年。”在老柴看来,只要“科技”在,他的这支养鸡“正规军”的建成便指日可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