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捐款碑很可能是沙老手迹。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礼显三金、礼调二金、仕兰十金、君贤三金……”
碑面残破不堪,上面罗列着一些捐赠者名字和其捐赠数字。
几十年来,历经风吹雨打,它默默地躺在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金山村的祠堂里。碑面没有写年代,也没有书写者姓名,连村里的人都已记不得是谁写的。
家住江东的李本侹是个书法爱好者。前不久,他在金山村无意之中发现此碑,他猜测,此碑是沙孟海先生早期所写。
沙孟海先生(1900-1992)为书坛泰斗,其榜书雄浑刚健,旷世罕见。
昨天,记者来到鄞州金山村,这里的村民大多姓钱。之前住在东钱湖高钱村,后来分了一支来到了这里。
祠堂里的碑是梅园石质地,宽71厘米,高约153厘米,下有基座。石碑右下缺一角,局部损坏严重,还曾一度被用作农用机械基座,在碑面上钻了几个直径约三、四厘米的螺丝固定洞。
没有碑名,碑上第一列写着:“钱君雨岚即……钜赀开通金山山道,赴义蹈仁,群伦感德。”再往下看,只能看清一些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额。全部捐款人分刻为8大段,在刻碑时因捐款人大多为金山村钱氏族人,故刊刻时钱姓村民都省略了姓氏,除钱雨岚所捐百金外,其他人最多捐十金,少则一金,各不相同。
李本侹说,石碑上本该署名的地方,因损坏严重文字所剩无几。再细看,他发现碑右下角残缺的上部,出现了“沙”的上半部,顺着读,是“县人沙”三字。当地沙姓者,多住在金山村东南数公里的塘溪沙村。沙孟海就是这个村的人。
比照:
残碑笔意,近似沙老早期作品
沙老师父钱罕所写的碑文《开通鄞大咸乡金山山道记》,和捐款碑放在一起。前者是“民国十一年二月”立的,也就是1922年立。那年沙老年仅23岁。李本侹跑到图书馆,找到沙孟海1922年书写的《王君方清墓志铭》石印本。“起”、“通”、“成”、“君”、“秋”、“孝”、“义”等字比对后,他发现相似度达到九成。之后,他又找到了沙老另一件作品,壬戌三月(1922年)抄录的《题辞》篇。
“无论从文字的结体、方笔的使用、书法的意境,字迹都几乎一致。”
三件同时期的作品,笔迹类似,沙孟海又与开通金山山道主要出资人钱雨岚为旧识,加上碑中残留的“县人沙”三字。李本侹认为,这块碑应是沙老早期的作品。
专家:
字形、结构、用笔,明显沙老早期风格
昨天,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会的专家看了捐款碑的拓片后,表示从字形、结构、用笔来说,明显是沙老早期的风格。
而一位曾和沙老多年相交的老人告诉记者,上世纪20年代,沙老曾在家乡留下很多作品,除了碑,还写过很多桥名、墓志铭。
对于这块捐款碑,他说,沙老很有可能写过这块碑。当时沙老刚刚成名,以学问著称,书法还不是最出名的,但是人已经很谦虚,只要有人来求字,一般都会欣然答应。
“他与造路的钱雨岚相识,很有可能来帮忙写碑文。时间上也是比较吻合的,而在师父面前还敢于落款,也说明当时的沙老对于自己的字,比较自信。”
这位老人说,沙老早期留下的作品很少,其作品的碑刻在浙江省内也不多。他觉得这次的发现,是有意义的。
“如果是真的,捐款碑或许会是现今所发现最早的一件沙孟海书写碑刻的实物资料,具有文史价值,对研究沙孟海的书法演变,对于沙孟海书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宁波沙孟海书学院的相关人士看了后表示,碑文的书法和沙老早期的书风很接近。对于这些碑文,他们表示,将会去沙老的日记进行查询,还会去现场进一步考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