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有句俗话叫: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但在淳安,见过花猪跑的人,却是不多。而但凡吃过花猪肉的,定会觉得那是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猪肉了——细嫩多汁、肉味香浓、肥而不腻。
今天,笔者就带你探一探这里养的花猪为什么如此特别,如此美味,深受远近食客的喜爱。
一探“花猪的文化”
淳安是文献名邦,连猪也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据公元1767年清明乾隆丁亥年《遂安县志》载:“豕有粗皮细皮两种,细皮肉美,小豕运售徽属,为乡间出产之一。”这里说的“豕”就是指淳安的花猪。“粗皮”即淳安花猪的“狮头型”,“细皮”即淳安花猪的“寿字型”和“鼠头型”。
在淳安金峰乡的朱家村每逢正月初十那天,全村人宰年猪,还要将自己家养的猪头插上鲜花,供在祠堂祭桌上,参加“猪头祭祖”活动。这是800年来,金峰乡朱姓人沿袭不变的风俗。在中洲镇札溪村,每年春节也会举办“百家猪头祭祀九相公”的活动,至今也有700多年历史。此外,还有浪川乡狮古山村“宰杀淳安花猪祭先烈”以及“年猪节暨淳安花猪推介会”等淳安人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活动。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淳安特有的文化风俗,为淳安花猪这一祖先留下的珍贵品种增添了一种厚重的文化内涵。
二探“花猪的特征”
一位花猪养殖户向笔者介绍:淳安花猪头型大小适中,额较宽;皱纹呈菱型,面微凹,耳大下垂;体型中等,结构匀称,体质健壮;背腰微凹,腹大下垂,不拖地。
花猪的毛色分两种:一种头部与臀部黑色,背腰部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斑块,四肢和腹下为白色,额部多有一束白毛;另一种,除腹下、四肢为白毛,余为黑色,有的在颈部有一宽窄不等的白色环带,称“银颈圈”。
根据头部特征,淳安花猪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狮子头”型,头大额宽,嘴筒短;一种是“寿字头”型,额部皱纹浅,嘴筒粗壮,耳根较硬,皮较薄,体形较大;还有一种是“老鼠头”型,额部皱纹很少,嘴筒平直,皮薄骨细,早熟易肥,体型较小。
花猪肉的肉色鲜红,失水率低,肌肉内脂肪含量高,呈大理石纹样,这是其肉质优良的关键;肌纤维直径小,单位面积的肌纤维根数多,这是其肉质细嫩的根本原因。
三探“花猪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淳安花猪遍布全县,1983年,全县存栏花猪母猪达8319头。然而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其他品种猪肉品质的改善,加之地方猪种保护意识的淡薄,淳安花猪数量大幅减少。至2006年全县已不到50头,处于濒临绝种的境地,而且淳安花猪生产速度缓慢,很难适应现如今的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深度开发“色、香、味、型”俱全的淳安花猪肉,成了一大难题。
四探“花猪的保护与创新”
为保护淳安花猪种质资源,创新淳安花猪保护和产业化建设,淳安县畜牧局融合产、学、研协作关系,架通“产—学—研、产—供—销”桥梁,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双赢。利用淳安花猪文化(如金峰乡赛猪头、中洲镇百家猪头祭九相公、浪川乡狮古山宰杀花猪祭先烈等),塑造淳安花猪特色产业品牌。筹办淳安花猪烹饪比赛,“花猪宴品尝馆”等方式,打开了“养殖场→餐桌”通道。
另外,据淳安县畜牧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酝酿筹备“淳安花猪透明销售网”,实现基地生产信息可追溯、供给能力可检索、市场供应可查询等服务。
目前花猪的保种和产业化建设模式为:保种场、扩繁场、生产场三个体系;“公司+散养示范村+农户”、“合作社+散养示范村+农户”、“农家猪认养”等。淳安县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的模式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品质,还可以避开集中饲养的环保压力,降低排泄物治理难度,可谓淳安县畜牧局一大创新亮点。
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猪头大赛和猪头祭祀活动当作宣传淳安花猪特色文化的大餐来做,使淳安花猪的猪头文化名气越来越大,结合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庄等,展示和弘扬悠久的淳安花猪地方品种资源文化,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