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的菱湖丝厂。
众多南浔人投资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亚浦耳灯泡厂。
民国茂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民国温州百好炼乳厂贷款申请全本。
浙江第一商业银行总行客户信和纱厂支票。
浙江日报讯 249.9米!被誉为“长安街第一高楼”的北京银泰中心建成之时,浙商沈国军采用了家乡宁波的上梁仪式,用大红绸布盖在最高的梁上,用吊车慢慢地吊到200多米高,再焊接完成。
12月20日,当时的那根长约5米的横梁和大红绸布从北京回到了杭州,正式落户在筹建中的浙商文化博物馆。
迄今为止,已有这样的800多件(套)与浙商有关的藏品汇聚到了浙商文化博物馆,半年后,浙商文化博物馆一期成果将在浙江工商大学亮相,向公众呈现浙商的文化基因。
千年商脉
2500年前,陶朱公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开始从商,他散财济贫的传奇人生,同时开启了浙江的千年商脉。
千年以来,浙商走南闯北,“敢为天下先”,在滚滚历史烟尘里,留下了钱鏐、周伫、沈万三、胡雪岩、刘墉、虞洽卿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形成了“无浙不成商”的气候。
如今,浙商已是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被誉为“中国第一商帮”。
放眼全国,晋商有两座博物馆,徽商、闽商博物馆也已落成,而数量最广的浙商迄今尚无自己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年2月底,浙江工商大学、省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办公室、省工商业联合会、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6家省级部门共同发起筹建浙商文化博物馆,开始为千年天下浙商修家谱。
回眸历史,浙江无论经济活力、商业思想,还是官商巨贾,皆处于全国前列,这也成为改革开放后浙商崛起的源头活水。
“我们在筹建过程中发现,浙江的商业文明源远流长,商业脉络纹理清晰,作为浙商祖辈的三支劲旅——南浔商帮、龙游商帮和宁波帮,分别来自一镇、一县和一郡。”浙商博物馆筹建办的朱徐俊说,在当时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下,工商业力量在一县一邑突然崛起,有着很深的社会历史印记,不亚于改革开放后浙商的创造。
可以说,在商人居“四民”末位的传统社会,浙商已经登堂入室。
中华商祖、民间财神崇拜的原型范蠡事业在古越浙江;元末明初传奇巨商沈万三年少时离开故乡南浔闯天下;晚清首富胡雪岩终生以杭州为其事业根据地;南浔“四象八牛”富可敌国;宁波帮更是群星璀璨影响力至今不衰……
在博物馆筹建过程中,“商圣”范蠡的经商十八法和致富二十戒律就被收入其中,范蠡主张的“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对今人仍有借鉴意义。
尤其是范蠡主张把握商机,侯时转物,并遵循经济丰歉循环论经商,提出“待乏论”,不要人等货,应让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的理念,在后继的浙商身上都有体现。
在筹建中的浙商文化博物馆,我们还看到了胡庆余堂国药号曾使用过的形状各异的药瓶和泛黄的《浙杭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
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外挂的,惟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戒欺”和“真不二价”是胡雪岩的立商之本,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历史上看,艰辛备尝的浙商群体都经历过很多苦和难。大名鼎鼎的胡雪岩,最终凄惨离世。在胡雪岩去世后107年,原胡庆余堂老药工赵玉城才费尽周折在杭州西郊转塘中村鹭鹚岭寻得胡雪岩墓,1997年,胡庆余堂末代学徒冯根生出资重修胡雪岩墓。
在征集到的物品中,还有一杆古宁波帮形制罕见的杆秤,上面刻有三颗星:“短人一两折福,短人二两折寿,短人三两折子孙。”如此“狠毒”的语言,背后却反映了浙商对诚信自古以来的追求。
为了不让贫寒子弟因钱财而困于浅滩,南浔商帮的顾乾麟还创立了中国最早最久的“希望工程”——叔苹奖学金。
诚信,行善。这就是浙商流传下来的千年之本。
筚路蓝缕
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每一位浙商的成功和喜悦背后,都有着艰难困苦甚至屈辱的泪水。
“二板文化”——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是浙商创业的生动注脚。
“四千精神”——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是浙商拼搏的真实写照。
浙商,也是离开故土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分布最广的商人群体。
光是散落在省外的600万浙商,在省外各地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创造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浙江GDP的90%。换句话说,这群敢为天下先的人,在省外又创造了一个“浙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做人家不愿做的事,做人家不敢做的事,做人家做不了的事。从摆地摊、补鞋、弹棉花、走街串巷收破烂,到身价数亿、功成名就,他们的创业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在筹建中的浙商文化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照片。
一辆三轮车,一个人群中瘦削的背影。这是43岁的宗庆后踏着装满校簿的三轮车在送货的照片。1987年,宗庆后的创业生涯就是从踩着三轮车卖小学生文具开始的,谁能想到,23年后,他会以800亿元净资产成为中国富豪榜第一名。现在,这辆送货三轮车就藏在浙商文化博物馆的藏品仓库里。
一辆自行车,后面载着一大桶液体皂。这是51岁的徐传化用自行车载着在家里用手工调制好的液体皂出门叫卖贩售的照片。1986年,徐传化父子创办起了生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靠一口大缸和一只铁锅开始创业,短短26年,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已突破200亿元。
在采访中,我们还串联起了一个广交会和三个知名浙商的故事——
1988年,邱继宝去参加广交会,那时的广交会,民营企业想进去是非常难的,被门卫拦拒后,他翻墙而入,可马上被两名保安紧紧抓住了胳膊,罚款50元,罚站半小时。现在的邱继宝是飞跃集团董事长。
1989年,还是在广交会上,茅理翔因为没有“进馆证”被拒之门外,他在门外转悠,发现门卫对老外不怎么盘问,看着有两个老外走来,他马上“HELLO”一句迎了上去,拉着他们一边“HELLO”一边往里走,就这样混了进去,进馆后的茅理翔弄块塑料布把自己的产品在地上摊开,但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就拿出一支脉冲枪和一支喷火枪,一边走一边演示,虽然被保卫罚了300元,没收了点火枪,却吸引了很多人,并与马来西亚的商人签下了他第一笔合同。现在的茅理翔是方太厨具的董事长。
1994年,同样在广交会上,由于进广交会展馆的代表证索价50元,没有钱的阮小明用他人过期的进馆证,被广交会的保安当作小偷抓住而在毒辣的太阳下罚站了一小时。现在的阮小明是宝石缝纫机实业公司董事长。
在浙商文化博物馆征集到的藏品中,还有凌兰芳和妻子李莲珍与菱湖丝厂解除33年劳动合同证明书,那两张A4尺寸的纸质文档,意味着50岁的凌兰芳33年工龄被28050块钱买断,每年补偿金850元,至此与国有丝绸企业正式解除劳动合同。“半百人生重新归零”,凌兰芳没有气馁,不言放弃,带领他的“4050”部队从头开始创业,2006年,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当选为年度风云浙商。
还有,那一把剪刀剪出来的故事。
1998年,在一次展销订货会上,一位外商久久地徘徊在奥康的展台前,质疑这些鞋子是否是真皮的,他觉得真皮做不出这样的效果。王振滔二话不说,找来一把剪刀,三下五除二,把那双皮鞋剪开,让外商仔细品评,最终获得了肯定和订单。
2000年,奥康集团为国内某著名企业生产了一批皮鞋因其中一部分商标标志贴得不够规范,在抽检时,不少人认为这点小毛病没关系,而王振滔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操起剪刀,将180多双高档皮鞋全部剪毁,并陈列在工业园内,让全体员工参观。
更狠的,是那一方刀痕公章。
这是一方直径4.3厘米、高6.7厘米的公章。1984年,广厦集团创始人楼忠福被任命为广厦前身东阳县城关建筑工程公司经理,面对一个烂摊子的楼忠福破釜沉舟不留退路,上任后当众将公司公章“嚓嚓嚓”砍了三刀,并宣布:“今后凡是公章上有三条刀痕的文件合同一概由我楼忠福负责,没有的我一律不认。”他的魄力和自信一览无余,由此也开启了广厦集团走向世界的创业历程。
盘点中国改革开放史,很多领域的第一个脚印都是由浙商踩出来的。
“敢为天下先,勇争天下强”,在改革开放发令枪响之时,浙商率先起跑乃至抢跑,创业活力喷薄而出,与浙商务实创新精神同源同流,一脉相承,创造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和机制体制优势。
英雄背影
在浙江,即使是社会环境最严酷的时期,民间的自主工商业活动也仍然顽强生存着,在国家政策绿灯还没亮起的时候,浙江创业者就已悄然上路,这种微弱但不熄的火种,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后,一夜间星火燎原。
“现有的商帮博物馆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的,很少有涉及当代的。而浙商文化博物馆则主要展示改革开放后的风云浙商。”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透露,“浙商文化博物馆‘不以财富论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以展示浙商精神为主脉,并会有不断的动态调整。”
遵循这种理念,浙商文化博物馆辟出了一方地,为那些失败了的英雄而保留。
步鑫生,他曾被称为改革英雄,在浮沉中走出神话,这位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是当时企业改革的楷模,他的“改革格言”如:“靠牌子吃饭能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垮台”、“谁砸厂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等传遍全国。在浙商文化博物馆里就有一个步鑫生专题,展示当年的老照片、视频和海盐衬衫总厂使用过的裁缝剪、尺等实物。
悲情英雄叶文贵,从富翁到“负翁”的陈金义,也都在浙商文化博物馆占有一席之地。
浙商文化博物馆的展品中有19岁的叶文贵到黑龙江七台河插队的照片,有金乡小镇一隅荒草丛中日晒雨淋20年后还能辨别出车身模样的车壳,有陈金义的大事年表,有陈金义曾经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的榜单……
或许,人们只能依稀记得这些人的名字,但这并不重要,财富多少不是成功与否的唯一理由,是倒下为路石还是立着为路碑并非天壤之别。
或许,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是他们落寞的背影,说不定明天这些摔倒在地的人又会重新走在金光大道上神采飞扬。
毕竟,成功与失败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
“传统的博物馆一般只是提供给人信息的,而我们更想传达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文化的共鸣、一种感动和触动。我们想用一个个小故事,呈现给大家一个丰富的、立体化的浙商群体。”杨轶清说,希望看过以后,观众能感到深度、广度,还有温度。
在浙商文化博物馆,你看不到富豪排行榜,看过后,留下的更多是感慨与共鸣,而不是对浙商的崇拜与羡慕。
“财富为表,精神为核”,这是浙商文化博物馆的基本理念,用创业者的务实勤奋、坚忍不拔、智慧诚信以及责任担当,给人以振奋和鼓舞。
“浙商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宝贵资源。”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说,庞大的浙商群体需要文化归宿,浙商文化博物馆就是浙江向全国和全球传播浙商文化形象的窗口和平台。
各类博物馆都具有教育功能,浙商文化博物馆同样如此,不仅仅要向参观者展现浙商的创业历史、浙商精神文化,还要从创业教育入手,打造创业能力培育的场所。目前,浙商文化博物馆已开发了一套“财商测试”软件,类似于智商测试系统,可以为观众测试每个个体适不适合创业。
走近浙商,不是为了鼓吹传奇、艳羡财富,而是为了剖析传奇、驾驭财富。
营建浙商文化博物馆,就好比为浙商修家谱,这是功德碑,亦是荣誉堂,是连接天下浙商的情感纽带,也将会成为浙商精神文化的共同图腾。
- 小记者参观杭州低碳博物馆及富阳造纸村
- 浙商博物馆飞机藏品:4架飞机见证浙商飞天梦
- 《残荷》陶艺12日至16日在兰溪博物馆免费展出
- 宁波博物馆推出青少年免费探索体验活动
- 今后你可以从早到晚“泡”在宁波博物馆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