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猴戏》。
嵊州市里南乡芦溪村的溪滩上,来自四邻八乡的数千山民津津有味地观看绍剧大戏。
在绍兴马臻太守庙古戏台,绍剧演员正在表演水乡社戏。
浙江日报讯 岁末,踩着欢快的鼓点,我们跟随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行走在城市和乡间舞台。亲眼目睹了在绍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那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依然从乡野和城市飘来;那豪放洒脱的表演、文武兼备的绝技,在田间和学校传承,熟悉又亲切……
五代同台
这是一出人见人爱的好戏!
这些天,浙江省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上,不断传出高亢激越的唱腔。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让浙江胜利剧院座无虚席。演出还没开始,剧院就涌进了大量的戏迷,有的已经头发花白,专冲着老演员而来,有的是看着这部著名戏剧长大的粉丝。
这情景,让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朱燕特别感动。她向我们描述了这出戏在绍兴的演出盛况——随着现场雷动的掌声,当年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和电影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32位主创演员们一一上台与观众们见面。朱燕为88岁高龄的六龄童献上了88朵玫瑰花。观众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祝所有的老艺术家们健康长寿,艺术生命长青。
上演的这场纪念版专场演出是由老、中、青三辈人,由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五代演员共同呈现。孙悟空由68岁的小七龄童、55岁的钱小宝、46岁的陈炳灿、30岁的章劼、20岁的王浩爽共同演绎,白骨精由76岁的筱艳秋、53岁的马超英、32岁的徐峰和23岁的杨炯同台表演,猪八戒由70岁的七小龄童、53岁的顾全荣、46岁的姚百青和21岁的朱丹贤共同表演,唐僧由78岁的十三龄童、59岁的赵秀治、41岁的沈宏亮、33岁的章立新、22岁的应林峰共同塑造,沙僧由69岁的金六一、44岁的薛永良和22岁的胡梁虹同台演绎。
老一辈艺术家们时隔多年再次穿上戏服,画上戏妆,舞台上的他们声音洪亮、身板抖擞、光彩依旧,年轻的后起之秀们身段优美、亮相华丽、表演到位。观众席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演员换了一代又一代,我从原版看到青春版,今天又看到了五代优秀演员同台表演的纪念版,真的是太难得了,算是了却了我们绍剧迷多年来的心愿。作为资深戏迷,我们都很开心,因为不仅看到了老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更看到了绍剧后继有人的希望。”演出结束后,一位看了50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资深戏迷如是说。
而演员们说,六龄童在几十年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得意弟子,如屠世冲、刘建杨、钱小宝等。现在担纲绍剧孙悟空这个角色的,是人称“南猴王”的刘建杨。刘建杨通过张扬绍剧猴戏个性和用全新的舞台手段等多方面元素,呈现出新的演出样式。作为绍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建杨从艺多年,先后在《火焰山》、《咫尺灵山》、《真假悟空》等多部猴子戏中担任主角,深受观众喜爱。
“真没想到,一出戏历经50多年,虽演员已数代易人,然而魅力依旧。”朱燕说,历经半个多世纪,戏的精神内核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演绎着神话的经典。这次参加浙江省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再次展示了经典的魅力。
从舞台上,我们看到,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团队——自2012年起,由政府出资开办5年制绍剧中专班,5年一届,学费全免。绍剧中专班将成为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培养后备人才的常设专业培训机构,使绍剧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得到有力的保障,为绍剧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元素,新的面孔,见证着绍剧近30年的发展历程。自2008年,古老的绍剧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绍剧的猴子戏,更加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肩负绍剧传承发展重任的朱燕深感责任重大。“想当年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轰动国内外。特别是1961年拍成电影后,发行72个国家和地区,风靡海内外。”朱燕说,绍剧《大禹治水》率先叩开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新剧目奖的大门,并拍摄成电影,成为绍兴戏曲发展史上继上世纪60年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文化惠民
如果你想知道越剧和绍剧的不同在哪里,江南美猴王刘建杨会在“大话绍兴”给你讲述不一样的绍兴。如今,古老绍剧作为人文绍兴的一部分,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游客走进绍兴,听绍剧看猴戏成为人们的不二之选。而新时代的绍剧美名,正得利于“江南美猴王”把古老的绍剧带入时尚的春天。
自2007年起,绍剧列入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计划。几年来,先后在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及绍兴鲁迅小学、北海小学等学校演出绍剧《秋瑾》、《生命的飞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等剧目。通俗易懂的剧情,幽默风趣的演剧风格和精彩高超的表演技巧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使广大学生欣赏经典,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同时也为绍剧培养了一大批潜在的年轻观众群,为发展绍剧,扩大绍剧的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延伸的“文化惠民·绍剧周末剧场”是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绍兴市文化惠民的民心工程。自2008年推出以来,每周六在绍剧艺术中心演出,票价10元。高质量低票价,让更多的基层百姓走近绍剧,欣赏绍剧,真正体现了“政府买单百姓得实惠”。来观看演出的不仅有绍兴市民,还有来自上虞、新昌、嵊州、诸暨及萧山、余姚、慈溪等地的周边观众,以及来绍旅游的全国各地游客和外国友人,平均上座率从2008年的75%上升到了如今的90%以上。绍剧周末剧场已成为绍兴人引以为傲的文化品牌活动。
还有周末剧场的爱心专场义演,则是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为绍兴市社会福利院、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养老机构和绍兴市红十字会、绍兴市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专门安排的。自2011年7月起每场预留30张爱心票,赠送给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预留20张学生票,赠送给18周岁以下的学生。
百场绍剧下基层是由绍兴市政府、绍兴市委宣传部主办,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公益性惠民活动,朱燕说:“绍剧院每年坚持送戏下乡在120场以上,着力把一台台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展示绍剧特色的传统经典剧目奉献给广大观众,即便是在最偏远的山乡,也能听到绍剧高亢腔调。”
与此同时,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还帮助绍兴戏迷成立了水乡戏会绍剧戏迷沙龙,为上海的戏迷组织上海绍剧之友社、余姚、慈溪的戏迷组织“余慈绍剧戏迷联谊会”提供艺术上的帮助与指导,提高戏迷的演唱水平。通过举办绍剧戏迷清唱大奖赛、江浙沪绍剧戏迷大奖赛等活动,扩大绍剧戏迷群体,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绍剧戏迷的队伍中来。
薪火相传
绍剧艺术薪火相传延绵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绍剧艺术精髓的传承。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为及时保护和更好地发展绍剧艺术,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绍剧保护与发展工程”。为保护绍剧艺术精粹,研究院多年来坚持通过各种途径对流失在社会上的绍剧珍贵文献、脚本、曲谱、图片、行头等文物资料进行征集、研究。通过音配像工程、绍剧博物馆、绍剧保护与发展工程系列丛书等传承方式,使更多的人分享研究成果。
朱燕高兴地说,这些年,绍剧《真假悟空》获得了首次设立的文华大奖特别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紧接着《葫芦案》、《咫尺灵山》、《稽山魂》等分别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戏剧大奖等奖项。以辛亥革命先烈秋瑾为题材的现代绍剧《秋瑾》参加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荣获剧目大奖。绍剧现代戏《生命的飞翔》荣获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2012年荣获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另外,重排的经典《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同时推出了青春版、纪念版及经典版三个版本,2012年9月,该剧荣获浙江省优秀保留剧目称号。
眼下,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绍剧音配像工程,选择了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绍剧前辈流派唱腔的部分录音资料,由绍剧界前辈艺人和研究院的中青年演员共同配像。平面的唱腔音源配以形象生动的表演,呈现在立体的舞台上。珍贵的绍剧精彩唱腔资料以新的形式,得以继承和保存,为绍剧唱腔流派的保护、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视资料。绍剧音配像工程至今已公开发行二期,共20多个折子片断,计250多分钟。
绍剧博物馆是绍兴第一座以地方戏曲——绍剧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在310平方米的馆内,以古籍抄本、戏目乐谱、戏具实物、图片音像等藏品陈列,展示绍剧的历史渊源、演化过程、艺术风格、表演程式、经典剧目、近代名伶和建国以来的艺术成就,诠释了绍剧的娱乐价值、人文价值、研究价值。绍剧博物馆的建成为我国戏曲博物馆填补了一项空白,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研究绍剧艺术、发展绍剧事业的重要平台。
而在《绍剧保护与发展工程系列丛书》中,《绍剧演出剧目选编》收录了绍剧优秀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神话剧、现代剧等30余个剧本。《绍剧文论集》汇集了部分曾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绍剧艺术研究、绍剧表演导演论述的专业文章。《乱弹杂咏》文集,由绍剧老艺人严新民所著,汇集了作者的理论研究,也是一部绍剧发展、沿革的见证史。作为研究传统戏曲发展与演化的珍贵资料,绍剧表演艺术家十三龄童所著的《绍剧脸谱集》是作者集60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把绍剧脸谱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研究的结晶。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为广大读者增添了解读绍剧艺术的途径,对促进地方戏曲的保护、展示、传承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通过全院上下的不懈努力,绍剧传统大戏《郭彦威》、《陆文龙》、《薛刚反唐》、《黄飞虎反五关》、《天缘球》、《陆文龙》、《龙凤锁》得以复排。朱燕计划,每年至少复排两台传统大戏。今年除了修改复排《于谦》外,还要推出一部传统剧目《大破天门阵》,而演出人员主要由青年演员担纲,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2岁。朱燕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挖掘整理力度,并巩固已经排演的剧目成果,在2至3年内,让绍剧舞台上经常可以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增加到30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