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种礼品蚕丝被里面会有着什么样的秘密,让生产者如此谨小慎微呢?记者购买了这样一款礼品蚕丝被,同样拿到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检测。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经过鉴别这是桑蚕丝的,这边的话也是桑蚕丝,但它这里面夹的话呢,明显看颜色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经过鉴别也是桑蚕丝,但是的话呢,我们用手撕的话,这个纤维很短,短纤维,按一等品的要求呢,是不允许有短纤维的。
记者看到,这款蚕丝被的相关信息标签上明确写着:一等品。可是当检测人员把表层的丝绵扒开,发现“夹心层”全都是短丝绵。《蚕丝被》国家标准规定,优等品和一等品的蚕丝被必须使用长丝绵和中长丝绵,即纤维长度至少25cm及以上,而这条被子除表层薄薄一层是较长纤维,中间夹层的短纤维占比在2/3以上,就像脆皮奶油雪糕一样。按照国家标准,这款蚕丝被根本达不到其标称的一等品的要求。
在给记者介绍短纤维时,专家突然还发现了这款蚕丝被里的另一个秘密。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我们把短纤维仔细看,从里面可以挑出来一些像线头状的东西。
记者:那说明什么呢?
王宝军:说明它这个短纤维这个絮片里头呢,可能有一些回用的、就是回收的一些,比如说原来的制品、比如说纱线,或者是织物,或者说其他原来的一些棉絮,里头肯定是有。
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絮用纤维品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纤维制品下脚或其再加工纤维以及废旧纤维制品或其再加工纤维不得作为加工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检测人员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发现,这款蚕丝被的填充物中确实有很多纱线头。专家介绍,这说明生产者使用了纤维制品下脚料或再加工纤维,甚至可能是废旧纤维制品或其再加工纤维。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这款蚕丝被属于不合格产品。
主持人:用短蚕丝冒充长蚕丝,用化纤冒充蚕丝,甚至掺杂着不少回收制品及其再加工产品,这样的所谓蚕丝被无论在保暖性还是舒适性上都难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也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有的在蚕丝被的填充成分和含量信息上标注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有的则在采取不标注厂家信息的方式逃避责任,使得购买了这些假冒蚕丝被的消费者难以维权。那么,消费者在选购蚕丝被的时候,又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
经过大量的调查记者发现,逐渐成为人们时尚选择的蚕丝被里,出现了化纤冒充蚕丝,短蚕丝冒充长蚕丝的现象,甚至掺杂着回用制品及其在加工纤维;而在一些专门经销蚕丝被的门店、商场,记者也发现了假冒蚕丝被的影子。
2012年上半年,北京服装学院曾经参与了蚕丝被质量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低端的蚕丝被市场存在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假冒蚕丝被绝不是个别现象。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副教授龚龑:就出现了这种里面填充物跟标识不符,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记者: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龚龑: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一到两个这种蚕丝被,它标榜的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蚕丝,但事实上通过我们检测下来,可能连10%都不到,所以这个就非常的欺骗消费者了。
面对价格悬殊,陷阱重重的蚕丝被市场,广大消费者难免真假莫辨。专家提示消费者,可以通过燃烧和溶解的办法简单辨别蚕丝真伪。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闫春红:就是接近火焰它燃烧,它离开火焰既熄灭,这个是桑蚕丝。接近火焰燃烧,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并且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冒黑烟,这种是一种化学纤维,是涤纶。
专家提示,消费者还可以根据天然蚕丝能溶解于酸液的原理利用84消毒液辨别真伪,能迅速溶解的是天然的桑蚕丝,而化纤则不能溶解
主持人: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购买蚕丝被,无疑就是看重两点,一个是保暖性,一个是舒适性,而现在的情况是,你花了高价,买到的还可能是蚕丝被质量可能得不到保证,甚至里面的材料连真正的蚕丝都不是,完全是假冒产品。而一些调查数据显示,这种假冒或者劣质的蚕丝被在市场是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应该提高蚕丝被产品的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惩处措施,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是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