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 上周六,凛冽的寒风,无法阻挡志愿者爱的脚步。由宁波民间公益组织宁波爱心同盟发起的“绿色竹篮工程”来到海曙县学社区。这是“绿色竹篮工程”今年走进的第七个站点。从早上8点到9点,短短一个小时,1000只竹篮子便被老年居民争相领走。不少老人领到篮子后便直接走进菜场,返回时,满满的竹篮里看不到一个塑料袋。
“白血病孩子一直是我们关注和关爱的重点,送竹篮倡导绿色环保生活只是换了一种帮助方式而已。”爱心同盟的负责人“爵士乐”说。
拒绝塑料袋倡导竹篮子
创建于2008年2月的爱心同盟是宁波目前最活跃的民间公益组织,近5年时间里,他们组织实施了数百次公益活动。目前注册会员超过2000人,加盟爱心企业数十家。
“爵士乐”说,5年来,他们通过互联网一共举行了300多次公益活动,获得善款300多万元。单助医一项,就有30多个身处贫困家庭的特重病人通过点滴爱心获得救助。
在这30多个特重病人中,白血病患者占了三分之一。2008年,为救助外来工子女、白血病患儿小天天,爱心同盟连续组织3次义卖,还在淘宝网建起了爱心义卖店。2010年、2011年,爱心同盟又两次发起对宁海贫困白血病患儿黄佳宁的救助,先后筹得善款80多万元。
……
爱心同盟在走访调查白血病患儿时发现了一个令他们非常担忧的现象:宁波几家医院血液科的床位长期紧张,等待救治的白血病患儿数量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严峻而令人心痛的现实?通过请教医学专家和查找资料,爱心同盟的网友似乎找到了一些端倪。“我们发现滥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隐患很大。”“爵士乐”拿出一份资料,资料显示,使用不合格的塑料制品,特别是用塑料袋打包较热食物时,不仅存在破坏人体免疫力和致癌的风险,还可能引起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病。
“我们突然意识到,救助白血病等特重疾病还可以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这才是源头,可以防患于未然。”4月22日,世界第42个地球日当天,宁波爱心同盟联合公益团体发起“绿色竹篮行动”,呼吁减少使用白色垃圾,救助白血病患儿从使用竹篮子做起!
近万小竹篮载满大爱心
为了行动能成功,爱心同盟的志愿者进行了周密计划。他们先是通过网络,向山区一些贫困农家订购竹篮,然后通过网络呼吁爱心团体和个人认捐,最终认捐来的竹篮、手帕和环保资料再通过志愿者免费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消息经网络扩散后,认捐信息一个接一个。有一位热心网友一次就认捐2500套竹篮。
4月22日,“绿色竹篮行动”首站活动在江北槐树社区举行。200多名志愿者从早上6时许一直忙碌到下午3时,共计在槐树社区内发送了竹篮、手帕和宣传资料1000余套。
首站告捷后,志愿者又先后动员网友和商家认捐了7000多套竹篮子,并先后走进绿梅社区、广厦社区、天一广场,还一度去过余姚和慈溪。
12月22日,“绿色竹篮行动”第7站来到县学社区。忙前忙后协助的社区费书记更是亲自上阵当起了志愿者:“拎竹篮子买菜,拒绝白色垃圾,用行动支持环保。”费书记说:“支持公益,支持环保,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些志愿者才叫不容易,头一天晚上很晚把竹篮运到,第二天一大早又冒着寒风赶来组织赠送。他们的行动深深打动了我们。”
“爵士乐”说,第8站的竹篮子已经有爱心人士认捐了。“我们还要为第9站、第10站奔波……直到有一天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不再有白色垃圾。”
为了未来请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塑料袋替代了从前的菜篮子,成为每一个农贸市场、商店、超市、摊点、医院的必需品。用塑料袋装食物,用塑料袋装衣物,用塑料袋装药品,用塑料袋装垃圾……塑料袋作为一种容器,具有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非常普遍。然而,那废弃后的塑料袋随风漫天飞舞,或挂在枝头或飘在街头或堵在河道,不仅影响市容还污染环境。
更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塑料袋埋在地下,上百年都不会降解,而且至今也未找到降解这些塑料袋的好办法。因此,有科学家把塑料和塑料袋的发明指责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统计表明,一般的大型超市,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超过1万多个,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将花去全社会的一大笔治理费用。
为此,从2008年起,国家严令禁止和限制使用塑料袋。宁波也开始执行限塑令,然而4年之后,限塑令变成一纸空文,塑料袋依旧大行其道。
爱心同盟的“绿色竹篮工程”仿佛寒夜中的一盏烛光,虽微弱但让人看到了温暖和希望。这些志愿者运用网络的力量自发倡导环保理念,他们用实际行动呼吁人们拒用对环境危害严重并造成浪费的塑料袋,保护共有的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尽公民之责”,将环保意识融入每一天的生活当中,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环保作出自己贡献,那困扰我们的污染问题一定会逐步缓解,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康美丽。
回归用竹篮子环保买菜,用手帕代替纸巾,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白色污染,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生活,更是为我们的孩子留住一片蓝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